長江流域十年禁捕,讓一直以捕魚為生的朱立新失去了生活來源。他已經52歲,15歲開始在洞庭湖中的一個名叫澎湖潭的地方,與父親一起下湖捕魚。父親去世后,家里的經濟全靠他捕魚維持。朱立新原本有一個完整的家,女兒在長沙讀書,母親在打理一些家務,但自從與妻子離婚后,加上國家的禁捕政策出臺,他心中的生活已天翻地覆,失去了昔日的平靜。
立新天地,也許名字里就注定了朱立新要面對這一局面。全面退出往日的捕魚改換其他工作,對于一個漁民來說,確實面臨諸多困難。但這種困難重重的背后又可以讓人進入另外一種升華。朱立新當時就想,即使不準捕魚,在湖洲找一個地方養殖豬應該不是問題。但這一想法,讓環保政策否決,他所在的地方是洞庭湖的核心區,核心區是不準規模化養殖家畜類。養殖的申請報告提交后的幾天里,朱立新確有些郁悶,但他創業想做點事情的心情占據上風,始終有一股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后來他通過與當地村委支部李書記以及幫扶組的溝通聯系,在當地某鎮順利租賃流轉土地280畝,進行稻田綜合配套種養,一季種水稻,一季養殖小龍蝦。2021年剛開始的第一年,因為不熟悉種水稻的看水、治蟲等等環節,盡管產量比專業種糧農民少產,但一年下來也有好幾萬元純收入,加上小龍蝦的配套間養,也有了另外的收入。為了更好地鞏固這一事業,他與當地的近30戶農戶簽字定下了長期土地流轉合同。為了支付土地流轉資金,朱立新找了所有關系到處找親友借。村委李書記為了支持他創業,自己的三個月的工資加其他湊合了1萬元。環保局幫扶干部楊長偉也是幫他聯系銀行跑貸款,想方設法為他保障農資生產所需。沅江市一幫一辦公室在核實情況后,按照“幫扶政策二十條”落實相關補貼。
朱立新最大的心愿是度過創業期啟動資金的困難,目前通過各方幫扶已經解決基本問題。在小龍蝦收購加工期間,他還請一些退捕漁民幫忙并支付了工資,從另外一個角度安置了漁民就業,多的時候有幾十個漁民。
朱立新通過一年多的努力,走出了屬于自己的創業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