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有了新標準,我們有了新變化,跟城里一個樣,真好哇。”近日,西嶺鎮平安村書記周法文走在村道上,看著標準化治理下的農村“顏值”,喜從心來。
說起平安村,那是大名鼎鼎。“全國生態文化村”“湖湘文化示范基地”“湖南省美麗鄉村示范村”“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特色精品鄉村”……一連串的榮譽是平安村實力的象征,也是平安村老百姓扎實開展人居環境治理標準化建設,實現鄉村靚麗蝶變而不懈奮斗的結晶。
為全力推進城鄉治理標準化工作,平安村圍繞“一拆二改三清四化”,進行村莊清潔和美化。在垃圾治理方面,建立一支專業的環衛隊伍,實行全方位無死角、全天候、保潔,實行“門前三包”,并開展大評小獎制度,對保潔員和農戶實行獎罰并舉,完成陳年及散落垃圾清理,建立常態化保潔運行機制。
“讓農村‘方便’更方便。”平安村著力推進“廁所革命”,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目前改廁774座,建立公共衛生廁所3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以上,有力地保障了民眾的健康,為游客提供了便利。同時,開展最美庭院評選,鼓勵村民對自家庭院進行整治,種植蔬菜、養殖家禽,建設小花園、小菜園和小果園。
在基礎設施改造方面,平安村實施村莊美化、硬化、亮化、綠化工程,全村綠化面積達70%以上,村、組主干道全部通路燈;完成梅埠橋水庫至常白公路泄洪渠十里沙江3000米的河道治理,完成魚塘硬化清淤10畝,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200畝,完成梅埠橋組的移民避險解困的安置點建設,通組道路硬化1000米,排污排水管道1000米。
平安村“顏值”的提升,不僅是“面子”,更有“里子”。平安村以城鄉治理標準化,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油茶產業,成立平安生態合作社,建成千畝高產油茶基地,目前,平安村已成為全國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三湘的核心種植區,平安生態合作社為村民人均年創收5000余元。
同時,該村傳承和保護文化古韻,將明清時期的古橋、古樟、古井、古榨、古宅、古道完好保存下來,打造成為本地最具特色和價值的文物旅游資源。賡續文脈基因,該村修繕和改造了西嶺書院、愛蓮堂、濂溪文化館、孝文化廣場等厚重文化景點,成為傳承和弘揚宗族孝廉文化的主陣地和游客的網紅打卡地。
新時代、新家風。平安村還制定“村民行為八榮八恥”,定期組織“西嶺好人”“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十大孝子”“十佳兒媳”評選活動,經常性開展衡陽群眾志愿服務活動,營造爭當新型農民的良好氛圍,成功創造了無案、無訪、無黃賭毒的成績,人民調解的主動性和矛盾排查調解成功率100%得到肯定推介,文明平安成為鄉村之治的典范。
漫步平安村油茶小鎮,陣陣花香撲鼻而來,小孩們奔跑其間,放飛自我,爽朗的笑聲回蕩在田間地頭,鄉村“顏值”的提升讓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郭華 吳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