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博
通訊員 李劍飛
八旬老人看護山林途中突然失聯,民警與村民組成一支30余人的搜救隊深山晝夜搜尋。17小時后,橫躺在山谷、氣息微弱的老人被找到并第一時間送醫救治。
“我父親在山上走失了,請幫忙找一下。”4月8日16時許,在恩施市公安局沙地派出所值班室,驟然響起的報警電話里傳來一名男子焦急的聲音。原來,該鄉花被村80歲的張大爺受外地務工的女婿所托,步行到距家約3公里的白巖寨組山林看護林木。路途中,女婿打第一個電話時,張大爺語氣正常,當打第二個電話詢問到了沒有時,就只聽見張大爺“哼哼”聲,意識到情況不對的女婿連忙通知家人報警。
接到求助的派出所民警袁勤翼、董揚等人急忙驅車趕往花被村,并同步將情況向“情指勤輿”一體化作戰中心反饋,請求協助。花被村四面環山、地勢陡峭,張大爺失聯的鹽罐溝(小地名)山路狹窄崎嶇,部分路段緊鄰高坎、懸崖,稍不留神就有跌落的可能,加之老人年事已高,遲一分找到,老人就多一分危險。
“車開到山腳就沒有路了,進山搜尋完全得靠走。”袁勤翼說。由于平日走的村民少,山路沿途荊棘叢生,在灌木、枯枝、落葉的遮蓋下,幾乎看不見成型的路,每走一步都要踩實了才能落下第二步,遇到下坡時,搜救人員得一手抓著從山壁伸出的樹枝,才能保持身體的穩定,否則腳一滑,直接就會滾到谷底。獲知情況的附近村民紛紛加入到搜救隊伍,然而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任憑搜救人員如何呼喊,茫茫的大山里卻沒有張大爺的半點回應。
夜幕漸漸籠罩,山里的氣溫也慢慢降了下來,高齡、低溫、長時間未進食,張大爺的狀況必定不容樂觀,民警的心揪地更緊了。考慮到夜間搜救難度增大,為避免發生意外,至次日凌晨搜救暫緩。
4月9日天剛蒙蒙亮,徹夜未眠的民警開始了新一輪的搜尋。結合第一天的情況以及走訪中村民提供“老人走的某小路”的信息,袁勤翼分析老人跌入山谷的可能性較大。搜救隊伍遂轉變搜救方向,往山溝搜找。
越往山谷,路越難走,向外伸出的樹枝、帶刺的灌木不時劃到搜救民輔警的手掌、臉部,留下條條血痕。“我們當時也顧不上這些了,一心只想早點找到張大爺。”民警董揚說。
上午9時,當撥開山谷一處雜草,一個橫躺在低凹山體處的身影引起了搜救人員的注意,這就是張大爺!已有10多個小時滴水未進的他,身體已十分虛弱,面對村民的呼喊,也只是以“嗯、嗯”回應。
醫護人員很快趕到,民輔警和村民協助將老人抬上擔架,步行一公里山路,送上了早已等候的救護車。4月10日,民警了解到,經醫院救治,老人目前身體狀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