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怡廷
3月22日下午13:53,G9365次試運行列車緩緩駛入湖北黃梅東站,標志著黃黃高鐵進入模擬辦客階段,距離正式開通更近了一步。這一步,背后凝聚著湖北檢察機關參與社會治理的智慧與力量。
此前,高鐵沿線因違規采礦埋下安全隱患,武漢鐵路檢察機關行政檢察部門積極履職,促成當地6部門合力整改,不僅采石場關停搬遷,沿線環境也得到恢復,實現了有效的訴源治理。
社會治理的“參與度”決定了“貢獻值”。過去一年,湖北行政檢察部門堅持個案監督與類案監督相結合,個案辦理與專項治理相結合,提出社會治理檢察建議306件,采納率為98.69%;與法院、行政機關會簽文件、形成協作機制69個,向黨委人大專題報告45次,向法院行政機關通報情況35次,充分發揮了行政訴訟監督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聚焦行政違法行為“易錯題”
“超載罰款”本是常見的行政處罰手段。然而,2021年7月,執法部門一份看似尋常的處罰決定書卻引起了檢察官的注意。
原來,處罰決定要求被執行人將罰款繳納至處罰部門本單位賬戶?!半m然該單位賬戶專用于收繳罰款,但違反了‘罰款決定機關與收繳罰款機構相分離’的規定,屬于典型的‘自罰自收’?!蔽錆h市硚口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胡婷婷介紹。該院隨即受案調查,發現該部門在對其它車輛超限載貨等多起案件實施行政處罰時,亦存在同樣問題。
2021年8月17日,硚口區檢察院向該部門宣告送達檢察建議書,要求嚴格落實“罰繳分離”,杜絕要求被執行人繳納罰款至本單位銀行賬戶的違法行為。
隨后,檢察機關推動該部門擬在本系統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中增加交通罰沒收入選項,結合手機移動支付等便捷支付方式,在省直非稅收入征收管理信息系統直接繳納罰款,實現罰款繳納方式的合法、便民、高效。
至此,硚口區檢察院的監督并沒有止步,而是踐行能動監督理念,舉一反三,利用大數據進一步挖掘其它執法領域同類問題,開展“罰繳分離”專項監督。通過檢索篩查,發現該區勞動者權益保護領域有行政處罰案件存在此類問題,遂向其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在糾正執行“罰繳分離”問題的基礎上,推動提供更多便民舉措,逐步將罰款繳納列入網上繳納系統,依法提升執法效率。
“‘罰繳不分’‘自罰自收’屬于行政違法行為監督的‘易錯題’‘常錯題’。” 談起該案的辦理效果,武漢市檢察院行政檢察部主任楊瑩瑩介紹,檢察機關在辦理個案的同時,注重聚焦不同執法領域的類似問題,運用類案監督思維開展專項監督,推動行政處罰罰款更加規范。
關注行政爭議“背后的癥結”
2021年春節前,湖北某建筑公司拖欠王某池等784名農民工工資共計2815.56萬元,工友們多次集體上訪,矛盾一觸即發。
在當地人社部門邀請下,武漢市江夏區檢察院迅速參與該案爭議的化解工作。經調查發現,該公司賬戶和工程進度款先后因故被凍結。同時,因工程工期較長,公司出具的農民工工資保證金銀行保函兩年有效期已過,無法支付相應工程款。農民工討薪仿佛走進了“死胡同”。
為迅速化解爭議,江夏區檢察院組織召開圓桌會議,促成當地法院、人社和住建部門共同解決農民工工資支付問題。2021年2月10日,趕在除夕前夜,784名農民工工資全部足額支付到位。
農民工工資保障為何成難題?本該“托底”的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為何悄無聲息過期了?該案得到圓滿解決后,辦案檢察官的思考卻沒有停止。
江夏區檢察院針對保單過期未及時續保的問題,推動江夏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江夏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開展農民工資保證金賬戶清查專項監督行動。專項活動中,兩個部門協同對全區各建設工程農民工用工登記實名制、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工資支付、保證金存儲、維權信息公示等進行了清查摸底,動態監督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賬戶,督促相關企業及時調整保證金賬戶,有效避免保函過期、保證金不足等現象的發生。
為鞏固成果,該院進一步促成機制建立,與江夏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于會簽《關于建立“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協作機制的意見》,建立聯席會議、辦案協作與聯合督辦的工作機制,實現了日常聯絡、線索移送和信息共享,定期了解相關投訴處理情況,積極推動對涉及農民工欠薪的行政非訴執行案件開展專項排查,開展農民工欠薪領域行政非訴執行專項監督。
“行政爭議的背后往往潛藏著一個或多個領域行政管理的薄弱環節或管理漏洞,本案中,檢察機關沒有止步于爭議化解,而是找準問題的癥結,實現了對住建與社保兩個領域的同步雙向監督,取得了突出的社會治理效果?!蔽錆h大學法學院教授、行政檢察研究中心研究員徐亞文說。
推動“積弱”問題深層次解決
剛剛建好的新房,卻出現擋土墻受損、地面開裂、墻體裂縫、人行道凹凸、排水不暢等問題。
良心工程為何淪為“涼心”工程?2021年,湖北行政檢察部門在履職中發現,某地工程公司在住房建設工程中存在借用資質、非法轉包等違法行為,擾亂了建筑市場秩序。此外,房屋出現安全隱患,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相關行政機關未依法履職,嚴重危及住戶居住安全。
隨后,檢察機關分別向當地鎮政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各單位依法履職,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對本市建筑領域存在的違法情形進行清理整頓。
檢察建議書
“一紙建議”迅速催生出各單位整改的系列“動作”。
鎮政府組成整改工作專班,制定方案,先期投入20萬元用于整改;向建設公司、工程公司發出整改通知,要求該公司出資整改,否則追究違約責任;開展全鎮安置房安全隱患大排查,全面加強安全質量監管。
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組成專班,查實兩建筑公司存在借用資質參與招投標的違法行為,兩名工頭存在無資質承攬工程的違法行為,并依法對上述公司及個人均作出了行政處罰。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涉案公司和個人違法行為向全市各建筑企業通報;將相關責任主體違法行為和處罰結果錄入湖北省建筑市場監督與誠信一體化平臺并公示;開展“三包一掛”專項治理行動,巡查23個項目,下達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2份,并將“三包一掛”治理納入日常監管范疇,持續開展清理整頓。
“建筑領域專業性強,群眾維權意識和能力往往較弱,建設中如存在行政監管不到位、管理漏洞等問題,很容易‘積弱難反’?!鞭k案檢察官介紹,該案看起來是建筑安全隱患問題,反映出的深層次原因卻是建筑市場借用資質、非法轉包等違法行為,檢察監督在消除安全隱患的同時,更著眼“積弱”問題深層次解決,促使行政機關多措并舉,有力維護了建筑市場秩序。
“行政檢察在社會治理中要當好‘法治引擎’,以‘我管’促‘都管’,充分發揮‘一手托兩家’的專業優勢,疏通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焙笔z察院副檢察長許發民表示,該省行政檢察工作將更加主動融入黨委中心工作,以檢察履職提高社會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