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源 通訊員 金燕雯 楊皓翔
4月11日,武漢新港空港綜保區企業報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該綜保區完成進出口貨值30億元,同比增長65.7%。
其中,進口木材保稅加工項目表現亮眼。項目運營主體國馬貿易董事長林景祥介紹,一季度進口木材2500標箱,超過去年全年水平,預計今年可進口15000標箱,貨值超過3000萬美元。
進口量大幅增長固然欣喜,但過去2個月里,受查驗能力制約導致木材滯港,國馬貿易經營發展遭遇巨大壓力。
“武漢新港管委會、綜保區管理辦公室、新港海關等部門為破解難題作出了巨大努力,幫助我們在3月底止損。他們的態度和行動讓我相信武漢、堅守武漢。”林景祥說。
申報指定監管場地,節省運費7500萬元
2020年9月,來自福建的國馬貿易落戶武漢新港空港綜保區陽邏港園區,在武漢海關的支持下,當年11月起開展進口木材保稅加工業務。
落戶半年,國馬貿易就遭遇生產“危機”:2021年4月,海關總署要求各地須有正式監管場地方可開展木材進口業務。
“當時有幾百箱進口木材在途,一旦業務停擺,木材將滯港。”林景祥說。一箱木材滯港一天,將產生600元費用。數百箱木材滯港,企業難以承受。
為幫助國馬貿易渡過難關、保住進口木材保稅加工項目,綜保區一方面協調陽邏港一期、二期碼頭各設立一處臨時查驗場地,另一方面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加速推進進境原木指定監管場地申報、建設和驗收工作。
當年11月,陽邏港2個進境原木指定監管場地獲海關總署批準,成為國內首個獲批該資質的內陸型港口。
林景祥算了一筆賬:木材在境內其他口岸報關后,通過陸運運抵陽邏港,1立方米運費約為500元。通過海運轉長江水運,1立方米運費約為250元。一標箱綜合裝載30立方米原木,可節約運費7500元。若每年進口10000標箱,僅運費就可節省7500萬元。
提速熏蒸流程,徹底解決木材滯港
中部市場的進口木材,絕大多數通過其他口岸入境,再經內貿流通而來,進口木材保稅加工業務市場前景廣闊。
今年起,國馬貿易持續加大木材進口量,沒想到遭遇第二次“危機”。
“木材進口量大幅提升,考驗港區服務水平,熏蒸、消殺是否及時,關系到木材是否滯港。”陽邏港園區服務處工作人員說。
今年一季度,進口木材大量到港,熏蒸和消殺流程壓力空前,“消化不良”導致900箱木材滯留在港區。
“每天一睜眼凈虧十幾萬,壓力非常大。”林景祥說,3月初曾考慮放棄在漢生意。
得知企業困難,武漢新港空港綜保區管理辦公室對接武漢新港海關爭取支持,協調武漢中檢九鼎檢驗有限公司、武漢中港物流有限公司等單位,開展熏蒸場地擴建、熏蒸流程優化等工作,提高檢驗檢疫處理能力和效率。
以熏蒸流程優化為例,過去中檢九鼎公司每周可完成2批次木材熏蒸,流程優化后每周可完成3批,提速50%。
多方努力下,至3月底,木材滯港問題得以徹底解決,國馬貿易完成止損。
林景祥說,國馬貿易初來乍到、企業規模有限,但兩次遇到危機時,充分感受到武漢相關部門愛護企業的誠意。
本月初,他向在江西做進口木材加工生意的福建老鄉潘進添發出邀請:“老潘,武漢環境不錯,你來和我一起打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