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近日,網上一則冰柜進上海小區(qū)的視頻熱傳,視頻里身著防護服的人在搬運冰柜。有網友表示,如今上海運力緊張,該小區(qū)居民不該買大件的冰柜,也有評論認為,冰柜是剛需,此舉無可厚非。(據4月12日《時代財經》)
上述小區(qū)居民表示,鄰居們買了4臺冰柜,購買的主要原因是冰箱壞了以及原有的冰箱容量不夠,而居家隔離需要儲備多日的糧油菜肉。
據報道,想買冰柜的上海居民并非個例。在社交網絡,有人發(fā)帖尋找團購渠道,有人表示小區(qū)解封后會立即購進冰柜。
有生產廠家表示,近期冷柜的需求量出現大幅增加,產品的搜索熱度已經和天貓“雙十一”持平。另有相關數據顯示,從3月下旬開始,上海冰柜線下的銷售量就持續(xù)上漲,4月4日至4月10日,冰柜銷售額同比提高113.2%、銷量同比上漲153.2%。
家庭增加冰箱之類當然是為了便于儲存食物。有上海居民說得很實在,有冰箱、冰柜,一次可多購買點食物儲存,既增加了儲備,又可減少購物的頻次,以減少與外界的接觸,無論是從生活支撐還是防疫方面,都是值得的。
物資到用時方恨少,平時加強家庭應急儲備確有必要。實際上,在2020年12月,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就發(fā)布過一份《上海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分基礎版和擴展版。通知中提到,根據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應急部等部委辦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印發(fā)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家庭應對突發(fā)事件應急能力,組織編制了《建議清單》,請各有關單位做好宣傳推廣工作,積極鼓勵和引導廣大市民強化應急防減災意識,加強家庭應急物資儲備。
近年來,多個地方都發(fā)布了類似的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2021年11月,商務部印發(fā)《關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wěn)價工作的通知》,也提到“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fā)情況的需要”,還引發(fā)網絡關注與議論,有的據此開啟囤貨模式。
實際上,這是常態(tài)化的提醒,商務部每年都會例行發(fā)布消費市場保供穩(wěn)價的工作通知,以前沒有被人注意到,說明社會公眾還沒有形成風險防范意識,對應急物資儲備的認識不足,以至于見到這樣的通知,還會過度解讀。其實,作為國家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體系的重要方面,家庭應急物資儲備也是其中的一環(huán)。家庭儲備如果平時做好了功課,急時也就不必手忙腳亂去搶購,適當補充輪換就行。
有專家表示,各種風險會對全社會造成影響,也需要全社會攜手來共同防范和抵御。因此,家庭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和生活物資,能夠使家庭對外部風險起到有效的緩沖作用,也能提高全社會的抗風險能力。年年防饑,夜夜防盜,也是民間的一句“古訓”。因此,增強家庭應急儲備的意識與行動,做好日常的科學儲備、動態(tài)儲備,讓儲備保持常態(tài)化,也就有其必要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能多一些抗風險的底氣,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