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軍和陳躍利在社區走訪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葉文波 通訊員 徐飛 劉桑萍 羅維舟 實習生 王雨菲 沈逸飛
武漢市洪山區卓刀泉關公社區,兩任社區民警陳躍利、韓正軍最費心的是六合村。這個面積1.8平方公里的城中村,私房依山林立,租客云集,住著上萬居民,流動人口占總人口的六成,管理難度大。但兩任社區民警用心解民困、保民安,用“科技守口”加“群防群治”的管理模式,使社區近三年來入室盜竊、電動車盜竊零發案,轄區無一居民遭受電信網絡詐騙。
為了“孩子”,從警察變成保安
陳躍利是洪山區公安分局卓刀泉派出所的退休民警,自2019年底退休至今,除了工作服發生了變化,其他一切照舊,退休第二天就被返聘回原崗位。
說起老陳,六合村居民都認識他。回憶起二十四年從警生涯,老陳感慨萬千。當年剛到關公社區,他和同事一起通過手機微信定位,拼出六合村房屋布局圖,把原數據庫里的378棟更新為432棟,54棟被遺忘的老房子重新上了“戶口”。
“私房主要是用于出租,管理難度大。”陳躍利把轄區32家小賓館的老板請來開會,商量統一建設監控系統,并將監控登錄權限接入警務室,實時查看各家旅店入住情況。
從2013年至2019年,陳躍利將每棟房子的房屋結構、人員構成都摸得一清二楚,腦子里有一張清晰的轄區房屋人口信息地圖。他還組織社區、居民建立了200多個監控探頭覆蓋全村,治安情況明顯好轉。
“我也想過退休后跟老伴一起到處走走,但心里始終放不下,警務室就像是我的孩子,還想護著它走一段。”老陳說著,眼中泛著淚光。
監控減少,群眾安全感不能降低
韓正軍是卓刀泉派出所的社區民警,老陳退休后,他接過了守護關公社區的接力棒。
2019年底接手以來,就迎來了城中村改造,陳躍利當年組織建設的監控探頭不斷“閉眼”,這是個不小的挑戰。
韓正軍發動六合村的一些老居民,迎難而上。在進村的六條小道進出口,警務室依托城市視頻監控把好頭道關。在村內部,設置有東、中、西三大塊,每個安保員也是治安網格員。監控缺失,群眾就是民警的眼睛,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一有風吹草動馬上行動。
55歲的安保員胡漢喜在警務室工作13年了。2021年5月,有居民告訴胡漢喜,這兩天晚上睡不好,總有噪音從旁邊傳來。胡漢喜立即把情況告訴韓正軍,他們馬上組織人員到場,翻進樓內,只見擺滿了正在運行的電腦設備,搗毀了一處“挖礦”窩點。
初心不改,繼續擦亮金字招牌
韓正軍一來就拜陳躍利為師。這一對同樣有過軍旅生涯的師徒惺惺相惜、相互補位,讓“陳躍利警務室”這塊金字招牌變得更閃光了。
在他們看來,管理好社區,把安全感提上去,不僅要嚴厲打擊違法,還要善于發現問題,將隱患化解在萌芽階段。
2021年8月,租戶戴先生因手機充電導致火災,殃及樓上和樓下,好在沒有人員傷亡,但賠償成了矛盾焦點。樓上住戶向戴先生索賠5萬元損失,兩家人鬧得很不愉快。
“賠償損失天經地義,但不可以信口開河。”為弄清具體損失,陳躍利和韓正軍多次來到受損居民家中,對著家具家電型號在網上查價格,跑到二手家具市場了解折損率,最終核算戴先生向樓上賠償1.4萬元,雙方握手言和。
“化解矛盾不偏不倚、有理有據,群眾才會服。師傅將‘陳躍利警務室’的招牌樹了起來,我要把它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