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婦聯、教育部等11個部門印發了《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把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確立為今后一個時期家庭教育發展的根本目標。規劃的實施,將家庭、學校、社會有機融合,建立“三位一體”的教育共同體,進而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奠基石。從中國古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蘇霍姆林斯基將兒童培養成才的“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偶然出現的因素”要素排序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家庭里度過,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在家庭組織構建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影響。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成為了孩子們模仿的對象和學習的素材。同時,作為社會最基本單元的家庭,也成為孩子們認識這個社會的窗口。所以,性格和品德的基本形成,三觀的初步養成都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成為孩子成長的基礎。
很多時候,對待家教,我們的父母在要不要教和如何去教上面存在著許多誤區,呈現出“專制型”和“溺愛型”兩種極端的模式,造就出一大批“問題孩子”。在電視劇《都挺好》里,無論是“承擔了母親負面投射”的蘇明玉,還是“滿足好媽媽夢想的一個道具”的蘇明成,他們人生中的挫折和遺憾都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失誤而造成的。孩子身上的大部分缺點,都能在家庭中找到形成的線索。棍棒下不一定出孝子,溺愛中培養不出感恩,對待家庭教育如果大家繼續缺失和錯位,那么時間就只會交給我們一個“問題多多”的孩子。
學會教育孩子,不僅僅是老師的責任,更是家長的義務。我們不能只要孩子有了問題,就將責任推給學校和教師,也不能只會甩鍋給社會和環境。一名合格的家長,必須是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是一門培養人的科學,需要學校的指導和幫助”,沒有生而會教的父母,家庭教育也需要學習,也需要專業的指導。相信隨著《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的實施,能夠從制度和技術層面對家庭教育做出規定和指導,將成為家長學會教育,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最終能夠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實現家庭、學校、社會攜手并進,形成合力的目的,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最良好的環境。
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讓孩子的成長出現問題。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在學校里的成長,更要重視孩子在家庭里面的教育,讓家庭教育成為孩子成長的重要一環。只有充分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的整體教育功能,才能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大環境。
稿源:荊楚網
作者:鎮冰(湖北荊州)
責編: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