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新研發的一種水膠體材料,可以應用在醫用功能敷料上,有很好的平衡體液能力,出汗了可以立刻吸收,不影響粘黏性,也不會引發過敏。”4月12日,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王大威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展示他的最新科研成果。
在與湖北省亨德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展開產學研合作后,王大威根據企業需求,在研發創新上下功夫。歷時2年多攻克全降解生物醫用材料、MSPI全降解醫用敷料與MSPI造口袋產品先進制造三項關鍵技術,與企業共同完成30余項技術成果,幫助企業拓寬產品面,解決行業級難題。
身在高校,主攻材料,為何王大威的研究會涉及醫療器械領域?這要從湖北省第九批博士服務團進駐孝感說起。
“你有工廠,我有技術”
產學研合作一拍即合
2020年8月,在孝感高新區工委的帶領下,王大威跟隨博士服務團拜訪了銀湖科技產業園內的多家高新企業。這期間,他了解到亨德利公司有技術、有人才需求,恰好與他的研究方向“生物降解材料”很對口。
“高校科研人員做些基礎研究很容易,但要轉化為實際產品,需要有相應的平臺和資質做支撐。”王大威認為,亨德利公司有很強的自動化和設備開發能力,一直想向二類、三類醫療器械領域進軍,而他的團隊擁有優質的研發資源,如果能與亨德利公司的優質工程化資源結合,就能幫助解決技術產業化難題。雙方一拍即合,不久后順利簽約展開產學研合作。
企業有哪些需求?手頭的技術有哪些適合轉化?
為了尋找答案,王大威頻繁往返于武漢和孝感之間。在亨德利公司技術人員的帶領下,他花了兩個多月時間,重點考察企業生產線,并聽取多場專項匯報。王大威發現,亨德利公司的優勢在于自動化和技術裝備的自主研發,薄弱點在于新材料與新技術的研發,將來可以結合已有的技術優勢開發新品及升級技術。
“比如堵漏膏,一般用于創面或是造口局部的防漏處理,其膠體流變性能不是特別穩定。我們通過實驗室的專業設備測試后,很快就能對現有配方進行優化。”在王大威的幫助下,亨德利公司成功開發醫用功能敷料、護理劑、堵漏膏、皮膚保護劑等新產品。
從基礎實驗中要結果
破解“高阻隔”“全降解”難題
造口袋俗稱“便袋”,是亨德利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也是開展產學研合作后,王大威著手升級改造的一項重要產品。
肛腸病患經過造口手術后,需要佩戴造口袋收集排泄物。造口袋要求不易滲漏、柔軟透氣、密閉性好。此外,造口袋多為一次性使用,材料如何實現有序降解,也是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針對這些行業難題,王大威團隊歷時2年多,攻克全降解生物醫用材料、MSPI全降解醫用敷料與MSPI造口袋產品先進制造三項關鍵技術,其中,全降解生物醫用材料技術是技術核心。
“開發中,同時保障材料的高阻隔性和全降解性是開發重點。”王大威介紹,造口袋要求不易滲漏,因此所需的高阻隔材料必須是致密而穩定的。但全降解則要求材料易于微生物分解,這與高阻隔的特性本質上有沖突。
為了結合“高阻隔”和“全降解”這對矛盾體,王大威團隊用納米插層技術,在高分子加工過程中,將高阻隔材料變成納米級顆粒,“見縫插針”分散在材料里,阻隔性大大提高。團隊還創新性地在材料中引入碳源,誘導微生物分解,在廢棄物不外溢的同時,做到有序降解。
“這是我們的專利技術,引入的碳源相當于為微生物‘加餐’。有了這些物質,土壤里的土壤桿菌、白霉菌等會在材料周圍迅速富集,迅速提升局部菌群密度,從而顯著提高分解效率。”王大威還向記者展示了“熱塑性大豆蛋白復合材料”,既有良好的熱塑性及加工性能,還有優良的降解性能,成本低廉、綠色環保,應用潛力巨大。
以市場的眼光審視
反哺科研合作開花結果
水膠體防皺圈的研發是目前王大威團隊的攻關重點。“這項研究,其實起源于市場眼光的審視。”
王大威回憶,他在參觀生產線時發現,他主攻的技術方向并不都能轉化成產品。如果要真正服務于企業,就需要轉變思維方式,跳出適應需求的“舒適圈”,用市場眼光審視自身,主動用技術為企業創造需求。
“防皺圈就屬于創造需求的過程。”王大威介紹,水膠體防皺圈是醫用功能敷料領域內的一項前沿產品,可以通過電控傳感器監測電信號,掌握局部的皺縮情況,再通過釋放電信號,幫助減少皮膚皺縮,避免產生疤痕組織。目前這項研究正在進行論證工作,王大威表示,目前測試階段可以避免85%的疤痕組織生成,同時還能顯著避免肌肉的攣縮。
從核心技術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王大威和亨德利公司建立了完整清晰的全流程技術路線,健全了可持續發展的產品體系,共同完成30余項技術成果,其中知識產權25項,學術論文十余篇。
“產學研合作是逐層遞進的。未來我們將在醫用敷料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人工皮膚這樣的組織工程材料,用技術的更新換代,提升人們的幸福感。”王大威說。
(湖北日報記者田佩雯 通訊員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