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通訊員江泓穎、陳舒)“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總有人成就偉大,關鍵時刻你們是國人依靠的一座山,有你們的守護方有萬家團聚,你們奮戰在一線,武漢人民為你們驕傲,向逆行者致敬,盼你們早日歸來。”4月13日,武漢市第三醫院援滬醫療隊隊員寧敏收到了來自武漢市育才高中高三九班的魏欣宇、石瑀辰、朱心怡、程杰玲、王子豐、秦懿、張玉麟等7名同學發來的視頻。
談到發起這樣活動,武漢市育才高中高三九班班主任肖飛說:“當得知班上張玉麟同學的媽媽寧敏是一名援滬醫護人員后,班上幾個同學商量,想以這種特別的方式致敬武漢援滬醫護人員,為他們點贊鼓氣。”
據悉,張玉麟的媽媽寧敏是武漢市第三醫院援滬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副書記。從武漢到上海,寧敏是抗疫戰線老兵了,也是一名資深的老黨員。作為第一批援滬的醫療隊員,兩年前在武漢戰疫的抗疫經驗讓她多了份淡定和從容。“我們31人,每6小時輪轉一班,全天開展方艙醫院救治工作。” 寧敏說,6個小時的堅守,意味著厚重的防護服下,是隊員們6小時不出艙、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隊員們裹好尿不濕就進艙了,不敢出艙,也不舍得出艙。” 寧敏回憶。“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有責任、有義務挺身而出!”寧敏道出了援滬醫療隊員的心聲。
作為醫者,寧敏放棄了很多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患者的救治和護理工作中。出征前,寧敏來不及和家人告別,只是簡單跟兒子發了一個短信:“媽媽去上海,去去就回。”
在上海的日子,老師發來了寧敏兒子高考模擬題里寫的作文。“抗疫英雄”“逆行者”“逆風而行”,都是孩子對她以及廣大醫護人員的描述。“特別感動,覺得孩子成長了不少。”寧敏說,她將兒子寫的這些作文一個字一個字地敲下來,整理成電子版保存在電腦里。
張玉麟說,他每天也會關注上海的新聞,也時刻關注著媽媽的動態。現在媽媽已經是他心目中的英雄。經過疫情,他對醫生這個職業也充滿了敬畏和向往。由于自己也正面臨高考,談到填寫志愿,他想報考一所醫學院校,希望成為像母親一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