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守望,英雄凱旋。
4月16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著陸場,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中國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航天三江紅峰公司、航天科技四院42所研制的多項產品順利完成護航任務。
“太空醫院”產品全程“陪飛”
“安全著陸,01感覺良好!02感覺良好!03感覺良好!”
“北京收到,祝賀神舟十三號,你們辛苦了!”
“自己親手設計的產品,全程伴隨航天員安全回家,我感到特別驕傲和自豪。”看到航天員安全出艙,航天三江紅峰公司太空產品主管工藝師田坤激動不已。
三名航天員出艙后,坐在椅子上,通過屏幕,記者清楚看到航天員大腿外側佩戴的兩個小方盒。
“這是我們研制的生理信號測試盒和心電記錄裝置,可實時監測航天員飛行中的心電、呼吸、體溫三項生理指標,并傳至地面指揮中心。”田坤告訴記者,航天員返回地面后,可通過分析心電記錄裝置存儲的數據,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
兩種產品在航天員升空、在軌飛行、返回等過程中均發揮用途,全程護航航天員完成整個飛行任務。
由航天三江紅峰公司研制的“太空廚房”“太空醫院”“太空空調”等相關產品,為航天員太空工作生活提供方便。
紅峰公司太空產品主管工藝師李凱介紹,“太空廚房”中的食品加熱裝置,安裝在飛船內,可定量對航天員的食品和飲料進行加熱,加熱溫度、加熱時間均可控制。
該裝置是一個米白色方盒,內有三層加熱空間,按下電源開關,等待30分鐘,航天員便可在太空中享受熱乎乎的飯菜。
根據設計,食品加熱器的鎖緊裝置采用機械裝置,航天員將飯菜裝進去后,可以輕巧自如地掀開“鍋蓋”。這個裝置的抗震動、抗沖擊力極強,可以保證航天員在飛船里穩穩地進餐。
為航天員量身定制艙外航天服主氣密層產品
看到返回艙穩穩著陸的那一刻,航天四院42所特種橡膠課題組成員手持五星紅旗,激動歡呼。
“保障航天員圓滿完成各項任務,非常自豪,今后的工作中要繼續發揚航天精神,為航天事業貢獻力量。”課題組組長李杰說。
42所參與研制的航天員艙外航天服、二氧化碳吸附藥盤及“太空廁所”組件等產品,為航天員空間站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保障。
此次太空“出差”期間,航天員身著新一代艙外航天服兩次出艙活動,靈活自如地完成科學試驗工作。42所為航天員量身定制的艙外航天服相關部件,各項空間環境耐受性能均達到國外同類材料先進水平,為航天員出艙活動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
“主氣密層是艙外航天服的重要部件,是保證航天員安全出艙活動的重要防護。”李杰說,產品成功經受地面數萬次的疲勞試驗,并通過多種環境試驗,實現我國艙外服主氣密層由跟蹤模仿向自主創新的轉變。
吸附藥盤,是艙外航天服生保分系統中的重要部件。
“航天員執行艙外任務時,藥盤能吸收航天員在航天服內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保障航天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課題組高級工程師周渝淞說。
在天和核心艙的生活設施中,3名航天員均有自己獨立的臥室和衛生間。42所為空間站“太空廁所”提供的大便袋上蓋組件,主要用于空間站航天員日常排泄物的殺菌處理。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鄧順英 席玲 楊德義 實習生 吳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