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考研熱持續升溫,其中不乏部分大齡研究生,本是期待通過升學改變現狀,卻陷入了“越努力越焦慮”的怪圈,這一現象引起了社會熱議。
有人指出大齡研究生未來可期,呼吁取消招考年齡限制,給予更為寬松的外部環境以緩解“努力焦慮”;也有人批評大齡研究研究生擠占公共資源,損害了公平就業,純屬自找麻煩。筆者認為,可于“內外兼修”中尋得破解之道。
“內調”入手。大齡研究生應準確調整定位,明確考研目標、方向及必要性,不要盲目選擇。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在職學習等形式,同步做好學業和職業規劃,增強風險緩沖能力。同時,要積極調整心態,以更堅定的意志完成學業,更開放的心態擁抱社交,努力克服“隱形壓力”和“同輩焦慮”。還應適時調整預期,對發展前景做好充分的心理預設,防止落差過大造成心理困擾,確保畢業后能夠實現“軟著陸”。
“外扶”協助。一方面,從國家法律政策層面幫扶。有必要通過立法對就業年齡歧視做出禁止性規定,并盡快出臺和完善促進就業工作的配套制度和措施。另一方面,從社會層面做好幫扶。企業招聘可以取消或適當延長年齡限制,避免隱形性別歧視,營造更加包容的社會環境。有專家指出,大齡研究生閱歷更豐富,目標更清晰,還會把求學的成果帶回職場,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等教育和工作實際脫節的問題,可以幫助社會行業實現良性發展。
相信通過大齡研究生自身勤修“內功”,國家從宏觀層面給予更多支持,社會環境更加寬容有利,大齡研究生的“努力焦慮”將逐步轉化為追尋夢想、實現價值、服務社會的不竭動力。
稿源:荊楚網
作者:陳玲敏(湖北武漢)
責編:詹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