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蕭顥 宋枕濤 周治濤
視頻剪輯 胡祉祺
如果一棵草也有愿望,那大概就是遇見張浩。
在東湖的湖心島,一方六千平米的草坪,就因為張浩的創意,悄然成為東湖一道新穎的風景。
這是張浩和他的團隊,在草坪上的第一個繪畫作品。
3D草地畫“鯉遇東湖”
從湖北美術學院繪畫專業畢業后,張浩就醉心于城市公共空間繪畫創作,“亞洲城市最高壁畫”“東湖最逼真的3D綠道飛瀑”等等作品,讓他聲名鵲起。
調制顏料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而不管是墻上,還是在地上作畫,畫布都是“死的”,繪畫的難度大多在技巧層面,而在歲歲枯榮的草坪之上,如何作畫?
盡管國外已有藝術家進行嘗試,但是當張浩向東湖綠道運營方提交自己草繪創意的時候,他心里還是有些忐忑。
繪制間隙,團隊小伙伴一起優化創作方案
從反復調研,到六易其稿,張浩最終確定“鯉遇東湖”的主題——畫面中,錦鯉暢游,孩童作畫,黃鶴樓等城市元素穿插其間。
開始創作,首先要解決繪制方式的難題。
噴灑顏料時隨時需要調整噴嘴狀態
張浩把六千平米的草坪,拆解成數兩百多個網格進行繪制,草地不平整會導致線條扭曲變形,為了實現高空中俯瞰的3D透視效果,創作團隊反復使用無人機懸停在110米的絕佳觀賞高度,進行參考與矯正。
其次是繪畫的原料選擇。
在草地上作畫
這不是普通的裝修涂料,而是聯合華中師范大學專家團隊,定制的一批無污染可降解顏料,除了成本昂貴,拋灑到草坪之上時,用量也大大超出了預期。
而最難的部分,卻是草繪完成后,如何獲得觀眾的認可。
畫布是“活的”,隨著草坪生長和顏料降解,不久之后“草繪”就會逐漸消失,這種狀態正是張浩對城市公共藝術的思考:去擁抱自然,珍惜當下的美好。
“錦鯉”暢游東湖
“就像武漢的櫻花一樣,你會遇見她,你也會錯過她。”張浩說。
張浩和他的團隊在作品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