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
攝影/視頻剪輯 劉中燦
通訊員楊惠君
趙術力跪在泥巴地上,胳膊伸進涵洞,歪著的頭用力仰著,手上的每一次用力,臉上的眉毛、鼻子、嘴巴都擰在一起。他從涵洞里掏出一個蛇皮袋子,還有幾把秸稈,水渠立刻通暢了。
“巡視”灌溉渠,是趙術力每天的“規定動作”。他在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西湖村當了22年村支書,去年當選江夏區新一屆人大代表,他主持修整的1.2公里“蝦稻路”、1.4公里“瓜果路”、1.5公里“蝦稻渠”,讓村民旱澇保收。
今年以來,湖北深化“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動,全省各級人大代表進企業、進村居、進選區,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趙術力“巡視”蝦稻田
村支書“巡渠”讓村民旱澇保收
4月12日下午,趙術力從村委會出發,沿著1.5公里的灌溉渠“巡視”,他要清理沿途的每一個堵點,以保證水可以流到養殖小龍蝦的水田里。
村民楚尤香的40畝蝦稻田,正等著這股流水“加氧”,否則小龍蝦就有生病的危險。
和蝦農一起下水看小龍蝦長勢
最開始的500米,并沒有發現異常,雖然水已經漫過渠沿,但趙術力認為這是去年新修的泵站功率大,抽水多。路過一個涵洞時,他發現涵洞下游水量很小,他反復看了幾遍,懷疑是這個洞口堵了。
于是,他和本村的副書記張國京一起,掏通了涵洞,又在附近的西瓜大棚里找了個鐵鍬,把附近一個缺口堵上,下游的水立刻湍急起來。
這條渠是2021年冬天硬化的,還有沿途的水泥路,以及新修的泵站,都是趙術力多方跑動“要”到的小農水項目資金。
“解決了灌溉問題,就可以克服農田的干旱。”趙術力說,西湖村下轄6個自然灣,有10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856畝,沒有山里和水面面積,村民主要以種植水稻為生。
改變起于2018年,本村的90后小伙兒張國京,流轉了村里的500畝稻田,開始搞蝦稻養殖,一年利潤超過30萬元,這讓以種糧為生卻致富乏力的村民,看到了另一條大道。于是,膽子大的村民也開始養蝦,技術、設備、基礎設施、貸款等就成了趙術力的責任。
趙術力檢查泵站漏水點
“以往,蝦田四周是泥巴路,只有一米多寬,車子根本進不來,每次賣蝦,一箱40斤,要抬著走2里地,才能賣給那路邊收蝦的販子,經常一抬就是幾十箱出去,一天下來,胳膊疼得數錢都費勁。”說起腳下的水泥路,張國京和楚尤香都贊不絕口,趙術力看村民辛苦了一年,2018年冬天就往上跑項目、跑資金,終于在2019年冬天修通了這條寬三四米的水泥路,現在村民們都叫這條田間路為“蝦稻路”。還有那條1.5公里的灌溉渠,干旱時澆地,天氣異常時給蝦田“加氧”,也被村民稱作“蝦稻渠”。
4月12日,趙術力“巡視”的每一個地方,都開著星星點點的野花,田間地頭、溝邊坎上、枝頭花間,處處春意盎然。
堵住灌溉渠漏水點
22年只干“為民”一件事
趙術力今年60歲,1995年當選西湖村村委會主任,2000年當選村支書并連任至今,2021年12月當選江夏區第六屆人大代表。他用22年時間,為西湖村探出了一條春華秋實的幸福之路。
“當村支書是村民選的,當人大代表是選民選的,不管村民還是選民,都是人民選出來為他們服務的,我必須要為他們辦好每一件實事。”趙術力說,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就是對人民最大的回報。
截至目前,西湖村稻蝦共作面積達到千畝,每年銷售小龍蝦近300000斤左右,銷售額達750余萬元;引進西甜瓜及香瓜種植項目300余畝,每年可達凈產值240萬元。
村民唐海清原是貧困戶,靠西甜瓜種植順利脫貧,今年他把瓜棚規模擴大到48個,以1600一畝的價格從村民手里流轉了20畝地,還請村民打工,解決了5個左右的就業崗位。12日下午見到趙術力的時候,還邀請他到瓜棚里“看看”,樂觀寫滿被曬得黝黑的臉,不過,他也給趙術力提了個請求,希望汛期村里加大排澇,不然瓜棚被淹就顆粒無收了。
“去年底,村里改擴建了排澇泵站,今年一定開足馬力,減少村民損失。”趙術力在村里的“產業基地”轉了一圈,他又來到一所老學校舊址,這里正計劃改建農產品交易市場,把村里的西瓜、香瓜采摘、銷售和小龍蝦養殖、收儲、銷售結合起來,形成農產品采摘、農副產品銷售為特色的產業鏈條。
除此之外,趙術力多方爭取,完成了全村3.2公里“灣灣通”公路、70%田間機耕路硬化改造、疏通修建排污水道1000多米、安裝路燈90多盞,真正體現了道路硬化,路邊美化、夜間亮化的小康美景。
22年的村支書,讓趙術力在村民中威望極高,因此在日常調解民間糾紛時,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近年來全村無上訪事件,確保了全村健康穩定發展。
到瓜農田里了解村民需求
打通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
2022年是湖北市縣鄉三級人大代表換屆后的首個履職年,全省9萬余名人大代表,重點圍繞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深化“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武漢市深挖“三進”潛力,創新開展各級人大代表進企業、進社區(村)、進選舉單位(選區)活動。明確進企業推動營商環境優化、進社區助力基層社會治理、進選舉單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增強代表小組與專業小組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代表履職與本職工作相結合、開展活動與提升能力相結合。
除此之外,還不斷健全社情民意收集機制、代表建議提出機制、代表建議分層處理機制、履職登記機制、工作臺賬管理機制,增強“三進”活動和代表行動為民辦實事的實效性,使武漢市各級人大活動主題同一、目標同向、工作同心。
湖北省2022年度“代表行動”更加緊扣科技創新、統一大市場建設,保發展穩增長;緊扣安全生產、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緊扣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落實惠企政策;緊扣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緊扣穩崗就業、就醫就學,守牢基本民生底線。
“在代表行動中,堅持從小事做起,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暖民心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說,要組建代表小組、創新代表活動方式方法、積極推進代表履職平臺建設、高質量辦好代表意見建議。
今年,湖北繼續深化五級人大代表“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行動,要求各地將市縣鄉人大代表按行業、工作單位、居住狀況等組成代表小組;通過代表行動收集梳理群眾意見,將一些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問題納入常委會重點關注的范疇,采取現場視察、專題調研、代表約見、專題詢問、重點督辦建議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進一步加強代表聯絡站建設,組織代表進站開展活動,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打通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