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李輝 周治濤
通訊員 李靜嫻
視頻剪輯 李輝
越是傳統的,越是時尚的。七十歲的高志和,就是這樣一個時尚的“捏面人”。
捏面人又稱面塑,相傳漢代已有相關記載。但如今,那種面塑藝人挑擔提盒,走街串巷叫賣的場景,已經難得一見。傳統面塑工藝沉入了時間的長河。
10歲時,高志和從“面塑之鄉”山東來到武漢,祖傳手藝仍然血脈傳承。《紅樓夢》中的閨秀,《水滸傳》里的好漢,又或者帝王將相,福祿壽星,都在高志和靈巧的指尖活靈活現。退休之后的高志和,堅持著童年的夢想,擁抱民俗文化的魅力。在他的手中,人物造型、服飾花紋,甚至鬢角眉邊的細節,都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
趣神話傳說、“四大名著”也不是固守的寶典,作為面塑傳承人,高志和的女兒制作的卡通動漫面塑,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手辦模型。甚至高志和自己,有感于醫生、社區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制作了現實題材的抗疫面塑,并捐贈給武漢革命博物館收藏。
家里定制的展柜,擺放了上百件面人作品,不少人慕名前來求學。作為湖北省大師級民間工藝面塑技能傳承人、非遺文化傳承人高志和還曾數次受邀到國外參加展覽和交流。“中國面塑讓老外嘖嘖稱贊,國外翻糖工藝、手工巧克力同樣讓我深受啟發。”高志和說,傳統的工藝要發揚,但也不必拘泥守舊。創新思維讓面塑工藝煥發新生,走進中小學的非遺課堂,高志和用彩泥、黏土可以取代傳統的面粉,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制作出呆萌有趣的作品。
從2012年開始,他在武漢育才行知小學,崇仁路小學,義列巷小學,星火小學,洪山實驗小學等傳授面塑工藝課,為孩子們準備面塑工具:塑刀,剪刀,滾筒,塑料壓板,竹木簽,鐵絲等等;教授孩子們捏塑方法:捏,搓,揉,壓,貼,粘,剪,滾,裁等等。他在非遺文化傳承中,和孩子們一起感受到非遺文化魅力,享受非遺的樂。
應時代而變,高志和對面塑藝術的傳承和思考,顯然已經超出了面塑技藝本身。
高志和堅持面塑藝術創作,他的面塑作品個個栩栩如生
高志和面塑制作技藝是祖傳手藝,得到他母親和妻子的支持
高志和手把手教同學制作面塑作品
高志和正在給武漢市育才行知小學3(6)班的同學講面塑制作方法
武漢市育才行知小學3(6)班的同學們展示他們課堂內完成的面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