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2021年初,南京小伙張某和王某通過相親結識,戀愛進展順利訂下婚約。之后,兩人因性格不合分手,王某主動退還禮物、紅包和彩禮。張某母親吳某覺得窩火,在網上發布詆毀王某的視頻,稱其騙婚、騙錢,且公布王某個人信息,對其正常生活及人格尊嚴造成極大傷害。對此,王某提出訴訟。經調查,王某不存在騙婚行為。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任何民事主體都享有名譽權,經批評教育,吳某公開向王某賠禮道歉,澄清事實,并賠償精神損失費5000元。(據4月17日荔枝新聞)
看了這則新聞,讓人無語。女方覺得雙方不合適,把禮物、紅包和彩禮都退還了,怎么還叫騙婚、騙錢?道理上就不成立。張某的母親,主觀上是惡意泄憤。
婚姻大事,雙方走到談婚論嫁這一步并不容易,至少男女雙方情投意合,兩邊的家庭也覺得滿意。但在最后時刻,卻容易出事。因為結婚籌辦等各方面大大小小的事務繁瑣復雜,樣樣要拿出主意,雙方家庭人多嘴也雜,就可能有沖突和矛盾。
這件事中,女方覺得“性格不合”分手,正如有網友稱,就相當于表白者得到“好人卡”,恐怕只是一個托詞。不少網友認為,男方母親的行為,太過獨斷,怕是雙方“性格不合”的根源。當然這只是網友的推測。
嫁人就是嫁家庭,要好的丈夫,也希望有好的婆家。現在,婚姻場上出現不嫁“媽寶男”的呼聲。什么叫“媽寶男”,就是“凡事問他媽”。有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兩人吃什么,在哪里吃,男方都要請示他媽媽后拿主意。不少姐妹在網上交流,感覺不像嫁個男人,是嫁給了個傳聲筒。
或許,正因為這樣,這則新聞擊中了不少女性的痛點,上了熱搜。網友就點贊“幸虧沒嫁”這條留言,認為這樣的家庭嫁過去,婆婆不會少干涉小家庭的生活,以后郁悶的事就多了。
其實,說來說去,孩子成年了,就少干涉,至于婚姻大事,家長也只能參考,不能作主。畢竟,要過日子的還是孩子。如果真的舍不得兒子的女友,可以多做溝通工作。心里不舒服也可以理解,你付出了精力和感情,對方家庭不是一樣的嗎?惡意誹謗,侵害他人名譽,用心就很險惡。而且,把自己家的名聲也搞壞了。
隨著女性自主意識的覺醒,女孩“無腦嫁”的可能性已經大為減少了,而是綜合權衡后,才慎重選擇。有責任、有擔當、有主見的男人,越來越在婚姻中占據優勢。因為,這樣的男孩,不會讓父母有太多插手的機會,懂得在中間做平衡。當媽的不管被動還是主動來插一桿子,小夫妻兩人的感情不會好,小家庭關系也不會穩固。
正如女孩小王,拿起法律武器,對惡意攻擊怒而維權,就是例子。你想讓對方吃悶虧,讓別人嫁不出去?怎么可能,搬起來的石頭,掉下去砸到誰的腳,還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