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周綺書)“起初是吃米飯饅頭覺得梗,后來吃稀飯也會覺得不順暢,速度稍微快一點就梗在胸口,現在甚至連水也吞不下去了。每天晚上還會有食物和酸水反流到喉嚨,把我嗆醒,實在是太難受了。”4月13日,吞咽梗阻多年的53歲彭先生來到武漢市武昌醫院消化內科求助。消化內科醫生吳文琪接診后得知,彭先生出現吞咽梗阻的癥狀已經有4年了,被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癥。期間他輾轉就診于各大醫院,醫生建議他進行外科手術,但考慮到創傷太大,彭先生便一直靠藥物治療。近期,彭先生發現藥物治療的效果越來越差,這才來到醫院尋求幫助。
隨后,吳文琪醫生請來消化內科主任王珣為彭先生做進一步檢查。通過食道CT和胃鏡檢查后發現其食管擴張積液十分嚴重,食物和水都堆積在食道無法進入胃內,原本瓶口粗細的食管已經被撐的粗如碗口,如果不及時處理,很有可能會發展為食管潰瘍、食管癌,后期也很有可能會出現反流性咽炎、吸入性肺炎,甚至會有夜間因反流而導致窒息的風險。
結合彭先生的病情,王珣主任建議彭先生接受經內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POEM手術)。但聽到“手術”兩詞后,彭先生有些顧慮,“您別擔心,這是個微創內鏡手術,是用胃鏡在食管粘膜上切一個小口,再將胃鏡從小口中伸入黏膜的下方,在食管黏膜下打個隧道,將食管下端導致狹窄的肌肉層切斷,梗阻的問題就解決了。因為是微創手術,所以傷口小、后期恢復也快,您可以放心。”在聽到王珣主任詳細的解釋后,彭先生打消了顧慮。4月14日,經驗豐富的內鏡手術醫生于宙為彭先生成功的做了經內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POEM手術)。目前,彭先生已經可以正常進食了,擴張的食管也較之前縮小到了正常大小。
消化內科主任王珣解釋,賁門失弛緩癥患者由于食管下端的括約肌在進食時不能正常松弛,導致食管的出口狹窄,甚至長時間處于緊閉狀態,進食的食物只能潴留在食管內,逐步發展至食管內積食積水、食管擴張,患者在平躺或彎腰時甚至會出現食物反流的現象。王珣提醒,如果遇到吞咽困難,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