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宋效忠 通訊員 曹以成 洪林
一幅幅色調清新的彩繪宣傳畫,遮住了老舊墻體上斑駁陸離的色彩。4月,走進潛江市泰豐街道小南門社區,感覺面貌煥然一新。
上月,潛江市舉行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后,一系列細微的變化,折射出該市創文的無“微”不至。
微激勵,引導人人參與
您帶來家中的廢電池,我送您一盆多肉綠植。近來,廣華寺街道水杉社區正在開展“有害垃圾換綠植 濃濃綠意滿社區”垃圾分類宣傳暨舊物置換活動,鼓勵居民主動清理家中有害垃圾,提高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意識。
3月18日,該社區活動現場,居民們帶來家中的廢電池、過期化妝品等,前來兌換多肉綠植,150余盆綠植僅3個多小時就全部兌換出去,共計回收過期藥品200余盒、廢電池100余個、過期化妝品100余瓶,其他有害垃圾30余件。
在潛江,系列微激勵,正引導市民參與到文明城市創建中來。目前,潛江已組建志愿服務隊伍1000余支,注冊志愿者近17萬人。
老新鎮中心村開通積分超市。村民遵守村規民約、保持庭院衛生、清理村組環境、參與疫情防控、化解村民矛盾,可獲得積分。積分到一定數量,可到指定超市用于兌換生活用品。
泰豐街道各社區開展答題兌換“創文早餐券”活動——活動組織方準備了一系列與創建文明城市相關的題目,居民掃碼答題,只要答對全部題目,即可領取價值10元免費早餐券一張。
截至目前,該活動已吸引6000余人次參與,近2000名居民成功領取“創文早餐券”,大家紛紛爭當創文“代言人”。
微創新,提升社區管理
“水岸尚品小區有人飛線充電,電動車扎堆停放通道。”園林街道梅苑社區廉情信息員金文接到居民訴求后向上反映。3月20日,社區和物業負責人協商出初步解決方案:由物業公司出資新建電動車車棚,于6月前安裝好充電樁。
園林街道充分發揮社區網格化管理優勢,由社區網格長擔任廉情信息員,在日常入戶走訪中了解社情民意。園林街道紀委對社區廉情監測點收集的信息進行篩選、分類,及時聯系有關部門、組織相關社區“點單”式逐一解決。
社區是最活躍最復雜的基層“細胞”。潛江市各地通過系列微創新,解決社區治理中的系列難題。
過去,泰豐街道小南門社區制藥廠小區長期無人管理,居民們爭搶地盤、圈地種菜、違法搭建,車輛時常被盜,小區環境臟亂差,居民之間矛盾突出。
該街道近期創新推行“紅管家”項目,將大工委、大黨委、“雙報到雙服務”單位、業委會、物業、綜合執法單位、社會組織成員單位納入“紅管家”團隊,明晰職責定位,構建起組織聯合共建、小區聯合共治、難題聯合共破的多元黨建工作架構。
方案實施后,小南門社區將支部建在小區里,服務送到家門口,組建5支志愿服務隊伍,開展群眾問需會40余場次,征集基礎設施改造、環境提升、便民服務等意見建議80余條。
有事大家議,小區大家管。該社區通過多方配合,大到“飛線充電”、屋面漏水,小到鄰里糾紛,一個個問題得以掃清。
微改變,刷新城市顏值
過去,潛江城區綠化以灌木喬木為主。如今,行走紫月路、章華南路等地,道路中間增加了花箱,花箱里種上了月季、草花等。隨處可見的花卉,讓人神清氣爽。
過去,沿街擺放的塑料垃圾桶,成了附近商鋪傾倒各類垃圾的地方,致使油污等污染路面。如今,該市通過撤桶進院,沿街只擺放小型垃圾箱,沿街商鋪的垃圾由環衛工人定時收集。
過去,該市道路衛生靠環衛工人打掃。現在,他們不僅僅要掃路,還要用專用設備來洗路。掃路掃走了煙頭、樹葉等大的垃圾,但掃不走道路縫隙里的細微垃圾。時間長了,刷黑的道路慢慢變灰。洗路則可沖走縫隙里的細微垃圾,讓道路恢復本色。
精細化管理,使城市顏值有了細微變化。潛江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局長龔義海介紹,原來市區道路以黑為主色,3月中旬以來,該市采用彩色瀝青,對道路上的斑馬線、道路兩側的停車位進行彩化,增添了城市活力。
在潛江各社區,一些顏值的細微變化,也帶來了文明的提升。
在楊市街道辦事處鑫陽社區,過去樓道里垃圾無人掃,牛皮癬無人治。如今,社區定期組織衛生整治,樓道垃圾和牛皮癬不見了,居民笑容多了。
4月11日傍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漫步紫月路上,眼前人車有序,花木蔥蘢,春色迷人。點滴之變,正在擦亮該市文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