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許光澤)4月中旬,丹江口市江北偏遠山村石鼓鎮盤道村春山蒼翠,生機盎然。群山環抱、連綿起伏的山地成片的柴胡、蒼術長勢喜人,不同的作物泛著明暗不同的綠色,丹霞地貌映襯的山地美如畫卷。4月17日,周末休假在家的小學教師曹啟發和他的妻子在田間為蒼術鋤草、培土。在不遠處,一名村婦也在蒼術地里鋤草耕作。
一名村婦也在蒼術地里鋤草耕作。通訊員 供圖
丹江口市盤道村位于漢江北岸石鼓鎮西北部,北與河南省盛灣鎮白亮坪交界。該村平均海拔500米,全村現有6個村民小組285戶1005人,耕地1920畝,其他山地1560畝。山多坡多,貧瘠干旱,是丹江口市這個邊遠山村的真實寫照。
“曹老師算是名副其實的‘半邊戶’了,自己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妻子在家務農。早些年,因為受盤道村土地貧瘠,山高干旱的自然條件所限,雖然村民勤扒苦做,種植小麥及紅薯玉米黃豆等雜糧收成低,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像曹老師這樣有一份可靠工資收入的家庭,日子都過得捉襟見肘,其他沒有穩定收入的家庭就更加舉步維艱了,不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去了,盤道村曾經是遠近有名的貧困村!”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中藥材合作社社長楊本雷介紹說。
曹啟發(右)和妻子為蒼術鋤草。通訊員 供圖
山鄉糧食產量不高,但山上卻能生長柴胡、蒼術等中藥材,而且有些地方長勢還很不錯。一直以來,都有河南藥商上門收購,采集野生中草藥銷售成為不少村民的經濟來源,但產量有限。
窮則思變!2011年起,村委會一班子試著從山上引種柴胡、倉術、白芨等中藥材試種,經過幾年探索,發現本地貧瘠干旱的土地非常適宜一些中藥材生長,而且這些中藥材種植管護技術要求不高。從藥商那里了解到,規模種植中藥材不愁銷路。
自2016年起,該村由村委會干部帶頭,帶領村民發展柴胡、蒼術、黃姜等中藥材種植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盤道村種植中藥材面積達1850畝,有柴胡、倉術、白芨、連翹、黃姜、黃精等近10個品種,形成了家家都有中藥材基地,戶戶都靠中藥材致富的格局,中藥材產業在該村全面鋪開,成為該村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
大片的中草藥種植山地。通訊員 供圖
近年,中藥材的需求量大增,中藥材種植的前景尤為廣闊,盤道村種植大戶發展到30戶以上,僅中藥材年收入超過5萬元以上的就有18戶,有4戶年種植中藥材面積超過30畝。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隨著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不斷深入,為了讓中藥材種植村民放心種植,盤道村通過成立合作社,定期邀請十堰農業局、丹江農業局和鎮農機中心對發展大戶進行技術培訓、指導。4月中旬,盤道村中藥材專業合作社購置了中藥材切片機、烘干機等設備,開展中藥材深加工。設備上馬后,預計可讓種植戶每年每畝增收800元左右。該村還與全國中藥材亳州大市場幾家收購商簽訂了長期供銷合同,解決中藥材種植戶銷售的后顧之憂。該村也初步形成種植、收購、初加工、銷售的中草藥產業鏈,向打造丹江口市中藥材種植產銷“第一村”又邁出了堅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