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歐陽智慧、張成)湖北省保康縣是襄陽市唯一的全山區縣,礦產資源豐富,年均使用炸藥量5000余噸,具有分布點多、線長、面廣等特點。面對復雜情況,保康縣公安局堅持運用“加減乘除”工作法,突出責任落實,注重源頭防控,強化宣傳引導,不斷夯實民爆物品管控屏障。截至2022年4月19日,保康縣連續19年未發生涉爆案件和事故,實現了安全監管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贏。
做強“加法” 壓實監管責任
民爆物品流通、使用環節的安全問題一直是公安機關監管的重點和難點。對此,保康縣公安局堅持做強三個加法,實現對民爆物品流通環節的無縫監管。
加守護力量,保倉儲安全。積極探索推行市場化運作,由涉爆企業向保安公司聘用保安員,專門負責民爆物品倉庫夜間值守、巡查工作,確保倉儲安全。
保康民警正在所轄某民爆銷售公司開展安全檢查。通訊員 歐陽智慧 攝
加科技定位,盯運輸環節。在所有民爆物品配送車輛安裝北斗定位系統和視頻實時傳輸系統,引進建立第三方巡查平臺,對配送車輛的運行軌跡、時速、位置、駕駛員和押運員的狀態等全程記錄,實現途中全監控。
加遠程對講,強預警防范。依托縣技防中心和綜治中心,投資300余萬元建成可容納5000路并同步播放24路圖像的“公共視頻”監控調度中心,采用有線光纖和無線華邁云同步傳輸信號,將全縣30家民爆倉庫和值班室視頻系統全部接入綜治中心,實現綜治中心、技防中心、110指揮中心信息互聯互通,時時在線視頻巡查,通過喊話對講制止違規行為。
做實“減法” 降低風險隱患
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礦山企業經營困難,安全投入少,安全隱患多等實際,保康縣公安局堅持服務與嚴管并重,做實“三個減法”。
停產企業實時減庫。對建設工程完工、礦山采礦權到期等停產企業,實行上門跟蹤服務,及時清理剩余民爆物品,集中寄存到銷售公司或民爆公司總庫,降低因停產帶來的存儲值守安全風險。
轉型單位及時減員。因政策轉型、經濟低迷生產不景氣等原因減低生產量的單位,及時核減已流轉、離職的涉爆“四員”數量,督導涉爆單位收回涉爆人員作業卡,嚴防亂用、混用、挪用作業卡,導致民爆物品管理信息失真等問題發生。
特殊天氣應對減存。結合山區高溫、雷電、暴雨、暴雪、冰凍等惡劣天氣多,山洪泥石流頻發,險路險段多等實際,主動聯合氣象部門,提前發布預警信息,對地處偏遠、臨溝臨河等存在安全風險的涉爆單位,實行特殊極端天氣民爆物品限購減存、限運停運、錯時運輸、轉移物品等措施,降低風險,確保安全。
用足“乘法” 筑牢安全屏障
堅持情報導防理念,暢通情報信息收集渠道,用足“三個乘法”,牢牢掌握民爆物品安全監管主動權。
常態走訪,乘早發現“覓”信息。組織治安、派出所專管民警深入涉爆企業作業點和企業周邊,收集民爆物品管理的難點問題、建議及涉爆隱患和違規案件線索。去年以來,通過走訪共收集各類信息400余條,及時發現整改涉爆隱患60余處。
保康民警正在所轄某民爆銷售公司開展視頻巡查。通訊員 歐陽智慧 攝
強力宣傳,乘勢發動“聚”信息。結合治爆緝槍專項行動,采取宣傳發動、摸排深挖、集中整治等措施,廣泛發動群眾,匯聚案件線索。去年以來,共接到群眾舉報案件線索54條,查辦涉爆涉槍違規案件15起,收繳過期導爆雷管6000余發、炸藥196公斤。
巡查暗訪,乘機取證“挖”信息。通過網上日巡查、實地月巡查、季度暗訪抽查等舉措,全面核實民爆物品管理流向,核查炸材庫周邊環境、消防避雷設施,倒查民警監管履職情況。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一律依法從嚴查處。近三年來,先后對7家涉爆企業開出5萬元以上罰單,有的單位因再次違規被頂格處罰。
用活“除法” 純潔從業隊伍
針對涉爆人員流動性大、來源地域廣、隊伍成分復雜等實際,保康縣公安局堅持嚴把進口、源頭管控,用活“三個除法”,破解涉爆人員管理難題。
嚴格資格審查,“篩除”不合格人員。以征兵政審的標準招錄涉爆人員,凡是新錄用的涉爆人員,要求涉爆單位對其主要社會關系、活動軌跡、是否能勝任擬從事的崗位等情況進行綜合考評,把好第一道關。僅2021年就篩除不合格人員9名。
嚴格培訓復訓,“排除”不及格人員。結合全縣實際制定涉爆人員培訓大綱,采取集中培訓、分期輪訓、以會代訓、現場指導等方式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推行網上考理論、網下考操作、綜合考素質,凡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予核發或吊銷涉爆證件。
保康民警對涉爆單位從業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考試。通訊員 歐陽智慧 攝
嚴格責任追究,“清除”不純潔人員。自2016年開始,保康縣公安局就推行“黑名單”制度,凡有重大違規的涉爆人員,一律納入“黑名單”管理,吊銷其作業證,終身不得在本縣內從事涉爆工作。去年以來,先后有7名涉爆人員被納入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