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型的銷費方式為經濟回暖、農業發展、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機遇,但與此同時帶貨的農產品良莠不齊,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也為農產品銷售、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帶來了挑戰。
在“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模式下,隨著數字鄉村戰略的加快加深推進,農產品帶貨要持續向好發展成為頂流,就要嚴把電商服務鏈上的各個關鍵點,在產、加、儲、運、消等方面做好做細做實,確保各環節安全可控。
出臺法律法規,強化監督管理。“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既是“產出的”也是“管出來的”。直播帶貨農產品易出現質量安全問題,歸根結底是消費者與農戶、農產品經營者之間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農產品市場“檸檬問題”,因此可通過自律加他律的方式從源頭上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行業部門要通過聯合執法加強對種源、農業投入品、食用農產品、加工、運輸各環節的抽檢力度,對違法添加禁限用藥物的商家及個人加大懲戒力度,公布檢查結果,同時可在平臺上設置政府投訴平臺,倒逼經營主體及農戶合理合法安全用藥物,誠信經營;另一方面直播平臺要提高準入門檻,對入住商家、主播的資質、信譽進行嚴格把關,入住主體進行分級管理,農產品溯源及消費者評價進行跟蹤,對于違法、不誠信經營者堅決給與清退,形成透明公開的信息網,良性的消費評價體系。
健全設施配套,補齊基礎短板。無論是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還是電商農產品銷售模式,農產品供應鏈都離不開生產、加工、儲存、運輸、消費五大要素。而生產環節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和較長的周期性,產品質量受環境的影響較大,最終消費者愿意買單,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供給是前提。因此可加快傳統設施設備的迭代升級,推行智能化、標準化、規模化的種養殖技術,從源頭上做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視可控可溯,建立健全冷鏈倉儲配套設施,確保農產品儲運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比如廣東省清遠市依托本地鮮活農產品資源,合理布局構建起“全程溫控、綠色安全、應用廣泛”的冷鏈倉儲物流服務體系,冷鏈物流額月均可達1.1萬噸,每天通過冷鏈(恒溫)物流寄送出市的農產品快遞包裹約4萬個,此外有調查數據研究顯示,2018年至2020年電商平臺抽檢不合格的農產品中,肉制品不合格批次數高達48,占不合格農產品總批次的15.69%,主要是生產過程污染,包裝不規范及設施不完善導致的運輸儲存過程發生變質,由此可見,基礎配套設施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運輸過程中至關重要。
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安全意識。“意識是行為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動力”。直播帶貨因跨區域銷售等特點涉及的農產品供應鏈上的主體多,涵蓋面廣,因此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就要加大對鏈條上各主體的宣傳引導作用,比如行業主管部門通過送技術下鄉活動加大對農戶、生產經營主體安全用藥物培訓,提高安全生產意識,不違規添加禁限用藥物,著色劑,防腐劑等,通過入網安全消費警醒及科普小知識提高消費者安全消費及維權意識,通過樹立典型,榜樣的力量,加大對主播的正向引導,形成風清氣正的直播帶貨環境,通過多方合力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切實讓廣大消費者買的放心,吃得安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直播帶貨農產品作為數字鄉村的拓展方式之一,要激發出活力,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就要嚴把農產品供應鏈各環節的質量關,確保全鏈條可溯,從“田間地頭”到“餐桌”各環節的安全可控。切實為保障農產品持續供應、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發揮重要作用。
稿源:荊楚網
作者:聶小莉(宜昌興山)
責編:王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