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通訊員江珊)4月1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了解到,該園證實一種在福建發現的粉紅色苞葉大戟為從未被記載的植物新種,并以其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為“修大戟”。研究結果發表于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Systematic Botany》上。
作為植物界中最大的屬之一,大戟科中的大戟屬包含約2000種植物,幾乎遍布世界各地,生境復雜,并且物種間形態變異幅度大或者高度趨同。一直以來,大戟屬的分類學研究,被認為是一項“硬骨頭”。與大戟屬最主要的現代地理分布中心——非洲相比,國產的大戟屬植物相對較少,共計70余種,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南橫斷山區和西北干早地區。目前,圍繞該屬植物的野外本底調查還不足,前人的分類修訂工作年代久遠,尚缺少系統的國產大戟屬分類學研究工作。
2015年,植物愛好者蘇享修在福建省鷲峰山開展野外植物資源調查時,關注到一種粉紅色苞葉大戟,當時暫定為東亞的廣布種——京大戟。隨后6年間,更多野外居群在鷲峰山地區被陸續報道,其植株更為高大,較明顯地與京大戟區分開來。
武漢植物園研究人員圍繞該大戟屬植物開展了系統分類學研究。最終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證據均支持,該大戟屬植物為從未被記載的植物新種。
國際學者對該新種表示高度認可,而且還建議將該顏值頗高的大戟新種在世界內保育和推廣,進而更好地走入到公眾的視野之中。
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非聯合研究中心項目(SAJC202101)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公派聯合培養博士生獎學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