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持續發展需要充足穩定的能源供應。2021年,湖北省GDP增長12.9%、總量邁上5萬億大臺階,我省全社會用電量達2471.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27%。2022年,湖北奮力實現開門紅,全省供電保障水平也達到歷史新高度。
打通更多特高壓大通道
4月16日,陜湖±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完成四閥組補充調試,進入穩定運行期。
湖北缺煤、少油、乏氣,爭取外電入鄂就顯得尤為重要。2020年3月開工的陜湖±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也開啟了我省新一輪特高壓建設序幕。作為首個落點在湖北的特高壓直流工程,這條輸電大通道將陜北的清潔電力送至湖北,每年可向湖北輸送清潔電力400億千瓦時。
在此之后,荊門-武漢、南陽-荊門-長沙交流和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直流等特高壓工程相繼開工建設。今年3月24日,駐馬店—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
“2022年,將凝聚起全力攻堅特高壓的強大合力,續建及新開工‘五交三直’特高壓建設工程。”國網湖北電力特高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還將力爭核準開工武漢-南昌、黃石輸變電交流和金上-湖北直流等特高壓工程,推動更多外電入鄂。
今年一季度,我省全社會用電量625.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電力“風向標”印證經濟“開門紅”成色十足。據國網湖北電力介紹,今年,我省計劃開工110千伏及以上線路1955公里、變電容量1041萬千伏安,持續提升供電能力。
不懈努力提升“0.01”
4月12日,在武漢市黃陂區35千伏姚集線遷改現場,16臺1250千瓦全天候靜音型發電機組和3臺6300千伏安戶外變壓器組成臨時電站,黃陂區供電公司出動保電人員150余人,車輛40余臺,一大早就開始線路遷改施工,為武大高速讓路。
按照常規方法,這條線路遷改,會導致周邊居民停電。但靠臨時電站供電,直到遷改施工結束,2.9萬戶居民用電未受影響。
近年來,企業、居民明顯感到停電越來越少見,背后依靠的是電網運行維護單位的不懈努力。據國網湖北電力統計,2021年全省開展配網運維及檢修不停電作業3萬余次,全省用戶供電可靠率達到99.86%,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同比降低0.94小時。
隨著湖北配電網規模、設備大幅增加,維護難度更高。供電可靠率每0.01個百分點的提升,背后有很多看不見的努力。
服務模式更優化。2021年9月以來,國網湖北電力重塑供電服務流程,加快服務模式轉型,構建現代供電服務指揮體系,建成省市縣三級供電服務指揮中心,組建147個城區低壓網格化供電服務站和108個配網搶修班,開展全天候的停電搶修服務。今年一季度,全省配網故障搶修平均處理時長同比縮短62.7分鐘。
技術保障更得力。目前我省220千伏以上線路無人機自主巡檢覆蓋率達100%,它們攜帶紅外線、紫外線、激光雷達等各種裝備,涉及輸電線路長達30233.2公里,巡檢質效提升了70%。
如今,湖北供電可靠率還能提升嗎?
國網湖北電力給出了答案:截至今年3月31日,公司全口徑供電可靠率99.915%,同比提升0.047個百分點。
這一提升還在繼續。今年,國網湖北電力將實施配網網架、配網設備、智能管控、精益運維、運營服務五大提升工程和二十五項措施,不斷強化以供電可靠性為主線的管理理念。
當好貼心“店小二”
重大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國網湖北電力當好貼心服務的“電小二”,釋放經濟發展動能。
電壓的輕微波動,對普通家庭可能是燈光的瞬間閃晃。但對 “光芯屏端網”產業,即使是幾十毫秒的電壓驟降,也會造成重大影響。
為消除企業后顧之憂,近年來,在武漢、黃石等地,當地供電公司積極開展了電能質量專項治理,給企業創造了實打實的效益。聯想集團加裝電能質量治理裝置,一年內避免直接經濟損失約1100萬元。華星光電則避免了約2.1億元的損失。
2022年以來,為重大項目服務的步伐更加快了。投資320億元的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新能源宜昌基地項目落地時,國網宜昌供電公司僅用1天完成施工電源送電。
鄂州花湖機場是我省重大工程,國網鄂州供電公司為機場建設了110千伏雙回路輸電線路,國網湖北超高壓公司為其全力推進500千伏吉都一二回線遷改工程。
荊門億緯動力今年提出了27.5萬千伏安新增用電需求,國網荊門供電公司超前配套建設電網,辦電一次都不用跑,保障了企業新增產能加速釋放。
今年, 國網湖北電力將進一步精簡辦電流程,壓減辦電時長,提升辦電體驗,助力打造“熱帶雨林式”營商環境。
(湖北日報全媒體記者彭一葦 通訊員柴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