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曾凌軻
上海封控管理以來,29歲的武漢姑娘金夢婕,已經在上海當了10多天“團長”。
金夢婕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最初她是考慮到樓棟里以老年人居多,需要他們年輕人挺身而出。在志愿工作過程中,鄰居們對她的信賴和感謝,又讓她充滿了干勁,經過這段時間的歷練,她也理解了父親在武漢疫情期間當志愿者奮不顧身的勁頭。如今,金夢婕幫鄰居們組織團購、運送物資并分發到戶,鄰居們也會時常將做好的飯菜悄悄放在她家門口,“上海疫情沒有改變這個城市最初的魅力,反而讓我和它走得更近了。”
談起成為團長的緣由,金夢婕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最開始是鄰居一對老夫妻的子女,讓她幫忙教老人用手機,當時他們懇切的話語讓她動了惻隱之心,后來她發現樓棟有超過一半都是老年人,許多老人使用手機都存在障礙。這個時候,團長的工作就顯得很重要了。她在廣告公司工作,統計數據是她的專長,“想到武漢疫情期間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就是上海隊,我就在群里主動報名做了團長。”
真正成為團長,工作比預想得復雜不少。統計需求、對接供貨商、搬運物資、消毒靜置后分發到戶,所有工作結束后將流程以PPT的形式向樓棟住戶匯報。完成這些工作時常要花上金夢婕五、六個小時的時間。有一次,說好的早上8點送到的雞蛋,實際上凌晨2點才到小區門口,金夢婕只得從睡夢中爬起床,穿上防護服將物資接運到樓棟大廳,消殺完畢已經到了凌晨3點。
“一想到自己把物資送到鄰居手里,老人雙手合十鞠躬道謝的畫面。那種被信賴和被感謝的感覺,讓她不由得想做得更多、更好。”金夢婕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回憶起武漢疫情期間,遠在上海的她,每天都擔心在武漢做志愿者的父親,而父親則總是奮不顧身的樣子,此刻的她終于理解了那時候的父親。
除了要完成團長的工作,平日還要居家完成工作,金夢婕經常忙得飯也沒時間吃。時間一長,樓里的住戶經常會把做好的飯菜放在她門口。
金夢婕的微信昵稱叫“金將軍”。打開“金將軍”的朋友圈,可以看到她記錄著晚上10點50分,還在“加班”做住戶團購雞蛋的表格,也記錄著她下午6點騎著三輪車里在小區里運貨,還記錄著鄰居們送來的蛋撻、烙餅、燉雞湯組成了一頓豐盛的午宴。
金夢婕說,雖然上海疫情期間有很多種不同的聲音,但對她而言,經過此次疫情后,上海的城市魅力仍舊不減,“這次疫情,反而讓我和上海走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