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晏雯 通訊員鄒亞琴)4月18日上午9時,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心導管室內,一枚重量僅有2克、大小如“膠囊”的心臟起搏器,在心律失常專科主任黃鶴教授的精心操作下,通過股靜脈在14歲少年的心臟內“安營扎寨”,開啟“護心”模式,手術全程僅用時半小時。
湖北14歲少年小睿(化名)自幼就比同齡人瘦弱,活動量一大就心慌氣喘,卻始終沒查出病因。今年3月的一天,他突然眼前一黑,暈倒在地。檢查發現,小睿的心跳十分低緩,每分鐘竟然只有40次,被診斷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一家人慕名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黃鶴教授解釋,由于小睿房室結發生病變,不能傳達心房的命令,心室只能以自己的頻率進行收縮,多為每分鐘30-40次,并且很不穩定,隨時可能“罷工”。因此患者有時會出現頭暈、眼前發黑、乏力,甚至突然暈倒,嚴重的還可能發生猝死,應盡快通過植入心臟起搏器來進行治療。
常規心臟起搏器植入術,需要切開患者胸前皮膚,在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脈沖發生器(起搏器),同時植入心內膜導線,通過導線連接心臟和起搏器。但小睿正值青春發育期,隨著體格的增長,植入的導線很有可能會因為受到拉扯而出現脫位的情況。黃鶴教授帶領團隊反復研究討論,在與小睿一家充分溝通后,決定選擇Micra無導線起搏器為小睿“護心”。
Micra無導線起搏器大小類似一粒維生素膠囊,重量僅2克,相較常規起搏器,體積減小了93%。雖然看起來小,但其電池續航能力強,工作壽命可長達12年。
植入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專家團隊通過股靜脈穿刺,將“膠囊”起搏器推送到心臟理想位置,并一次成功釋放,手術全程僅用時半小時。術后體外程控測定各項參數良好,少年又恢復了規律且有力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