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都正陽、楊鄒、趙碩、張瑋、章毅)
“每隔一個月來一次堯治河都能看到它日新月異的變化,這發展速度真是值得點贊!”這兩年在堯治河村從事礦洞食用菌研究的山東大學教授周樹修由衷的感嘆道。
在磷礦產業與襄陽漢江國投實現并購重組以后,堯治河村一直秉承著在發展中“不折騰”的原則,在全域旅游、礦洞經濟、項目推進上持續發力,穩中求進。2021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2億元,實現利稅3.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萬元,全村固定資產總值達到78億元,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達到2.5億元。
“在發展上,我們村黨委一班人的認識高度統一,那就是堯治河的發展不敢懈怠,也不能懈怠!”堯治河村黨委書記孫開林堅定地說。
礦業經濟實現強強聯手,堯治河“輕裝上陣”再啟航
受全球市場波動影響,自2009年開始,磷化工產業進入“低迷期”,磷化工產品持續走低,磷礦石價格持續下滑……
到2016年,磷化工產業更是進入了“嚴冬”期。一夜之間,磷礦石價格直接“探底”,由原來每噸200多元突降到80元,按當時保康縣磷礦石開采的成本價核算,出售一噸礦石企業凈虧20元……
這樣的嚴峻形勢對于堯治河村來說不啻于晴天霹靂、釜底抽薪。礦業經濟始終是堯治河村30年發展的支柱產業,礦產收入占堯治河全村經濟收入的80%,礦業經濟的持續低迷直接斷了堯治河發展的資金鏈,堯治河的發展陷入了生死存亡的窘境。
“那一年是我們最困難的一年,我們的的工資都是半年一發,平時只發生活費……就怕哪天就下崗了!”回憶起那些年的困難,堯治河的老員工袁俊耀仍然心有余悸。
30多年以前,堯治河在一窮二白、苦難深重的環境下,向貧窮打響了第一炮,修路開礦,堯治河人脫貧致富邁出了第一步。磷礦伴隨著堯治河人前進的步伐,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讓堯治河村成為保康乃至全省磷礦行業的領頭羊,成為鄉村振興的經典案例。
“以發展換資源”。從發展之初開始,堯治河始終堅持“擁有磷礦資源就是擁有財富”的發展理念,傾其所有,將磷礦開采賺來的錢全部用來購買礦山資源,獲得5個采礦權證,2個探礦權證,將年產只有幾萬噸的磷礦生產規模擴大到年產500萬噸。
“以資源換發展”。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局,孫開林及堯治河村黨委一班人必須迅速破局。經過多次召開“諸葛亮會”后,堯治河拿出了應急方案——那就是用手中資源換取發展急需的資金。
2016年,堯治河與長期合作的各大磷化工企業簽訂“打包”供貨協議,年購買100萬噸磷礦石的定為80元每噸,300萬噸的70元每噸,500萬噸以上的60元每噸,但所有企業必須預交貨款。
短暫的“割肉”只能勉強維持堯治河的基本運轉,但終究不是破解困局的長久之計。孫開林心里清楚的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堯治河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一勞永逸、鳳凰涅槃,開展針對磷礦產業的資產重組,讓有能力、有資金的大企業“掌舵”堯治河磷礦產業的發展,以便堯治河村扔掉“包袱”輕裝上陣。
于是,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牽線搭橋下,堯治河村與襄陽漢江國投搭上了線并初步擬定了合作意向——漢江國投與堯治河股份公司實行并購重組。
漢江國有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襄陽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市屬唯一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也是市屬最大國有獨資公司。拿出優勢資源與漢江國投的合作是堯治河的選擇。
在堯治河村,許多人不解……
為什么要放棄手中的優勢資源?
為什么斷了子孫的“鐵飯碗”?
崽賣爺田不心痛?
……
“與漢江國投的并購重組能使堯治河磷化工產業邁上更高的發展平臺,為堯治河磷礦發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這是堯治河創業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面對村里人的責問,孫開林在村民大會上給全體村民做思想工作。
化解了村民心里的“疙瘩”,堯治河與漢江國投的合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2020年8月28日,湖北堯治河集團、堯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漢江國有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股份轉讓協議,保康縣政府、堯治河集團與漢江國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之補充協議正式簽約。
漢江國投接手后,把堯治河化工作為集團一級管控子公司,兩家股權分別占比67%和33%。同時,漢江國投作出規劃,將發揮集團優勢,把公司打造為同行業內的標桿企業,適時拓展磷化工產業鏈,培育千億級磷礦產業。
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堯治河村“靠山吃山”再續精彩
2020年10月,“黃金周”。
到堯治河旅游的游客們曝出了一件稀奇事——所有到堯治河賓館投宿的游客紛紛“被拒”。
“被拒”游客萬般無奈之下只好選擇入住堯治河村民們自辦的“農家樂”,直到所有“農家樂”客滿后,堯治河賓館才開門納客。
這樣的游客“被拒”事件在堯治河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只要遇到節假日旅游高峰期“拒客”事件就會時有發生。
這是為什么?
堯治河村黨委委員呂泳和解釋:“這是孫書記專門交待好的,村里的集體企業絕對不能與民爭利,要讓村民們都能分享到村里發展旅游產業的‘紅利’,以提振村民們對村里堅定不移發展旅游產業的信心。
開磷礦摘掉“窮帽子”,辦旅游拔除“窮根子”。轉型發展旅游產業是堯治河另辟蹊徑培植經濟增長后勁的重要戰略布局之一。早在2006年,堯治河就在旅游產業發展上開始“摸著石頭過河”。
當年,堯治河出資320萬元買斷房縣野人洞、野人谷景區50年經營權,以此拉開堯治河旅游開發的序幕。
2009年,投資8000萬元,經過三年建設改造,野人洞、野人谷景區均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區,實現年銷收入2000萬元,利潤1000萬元,堯治河村掘到了發展旅游產業的“第一桶金”。
“發展旅游大有可為,旅游發展有大作為。”在“雙野”景區掘到“第一桶金”的堯治河人清醒地認識到。
從2009年開始,堯治河村啟動了把景區從村外建到村內的工作,確定了把“山區建成景區、礦區建成景區、老百姓生活區建成景區”的“三區融合”發展戰略,著力構建“堯治河旅游區+野人洞景區+野人谷景區+黨建培訓+研學旅行+美術寫生+生態康養”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并先后聘請襄陽市旅游局、襄陽市風景旅游規劃設計所、湖北大學等單位編制了《堯治河旅游總體規劃》《堯帝大峽谷旅游景區規劃》《老龍宮景區規劃》。
建設從打造綠色礦山開始,挖山二十多年的堯治河人開始“治山”,著手礦區生態修復工作。首當其沖的就是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礦區,15個露天開采礦點、8家礦粉廠先后關閉,其中包括將堯治河人領上采礦路的戴家灣礦區;8個勘探項目被叫停;3家想入村投資的企業因環保問題被拒之門外。
過去挖礦產生的廢石、廢渣,被用作礦區治理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材料。60多萬立方米廢石、廢渣被回填,戴家灣礦區和老屋溝礦區得到整治;村里的農耕博物館、地質公園、日月廣場等景區的地基,也都用廢石、廢渣填充……
隨后的幾年間,堯治河村先后投入5億多元建設景點及配套設施,并在村里的4大山谷26峽建有景觀67處,成功打造出3個國家4A景區。堯治河成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全國首批鄉村旅游重點村、湖北省旅游創新創業基地、湖北省旅游民宿“金宿級”、湖北省級旅游度假區。堯治河獲評湖北省直機關和襄陽市直機關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基地、襄陽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營地、保康縣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基地,雙野景區獲評十堰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營地。
現在三個國家4A景區每年接待游客6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達2億多元,旅游等第三產業產值比重逐年攀升。
從地上到地下,“礦洞經濟”橫空出世
2022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堯治河村黨委書記孫開林提出了《關于加快推進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的建議。
孫開林在《建議》中提出,盡快組織調查清楚可利用資源數量,制定廢棄礦井開發利用標準體系與政策;開展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可行性研究,提出適合我國發展實情的、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與利用規劃方案;制定廢棄礦井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政策支持和激勵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將其納入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進行統籌部署、科學規劃,積極面對挑戰,把握機遇,推動我國能源經濟安全綠色可持續發展助力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建議一經提出迅速在大會上引起了熱議,許多代表紛紛表示出對發展“礦洞經濟”的濃厚興趣。
這一議題為什么會廣受關注呢?
原因就是,孫開林提出的建議舉例真實、數據詳實、措施切實,而且堯治河已經進行了先行先試。
過去因開礦給村民帶來了財富,現在礦采完了,能不能把廢棄的礦洞拿來二次利用?
2016年初,在孫開林的倡導下,堯治河村把建設的眼光盯向了廢棄的礦洞。
堯治河村三十年的開礦經歷給堯治河村留下了全長50多公里的廢棄礦洞,這些廢棄礦洞封起來不好看,回填起來又沒有那么大方量的廢渣,而且這些廢棄的礦洞內通風、通電、通水的設施齊全,不能好好的利用就浪費了這些資源。
經過多次考察,堯治河村初步擬定利用廢棄礦道,打造礦洞探險神話主題旅游景區,發展“礦洞經濟”,讓廢礦洞變成聚寶盆。
歷經三年建設,堯治河三界洞天景區于2021年9月底正式對外營業。景區約1.8萬平方米,全長2.7公里,洞內建有上中下三層,分為天界、地界、人界三大板塊。利用影像技術,“天界”再現了盤古開天辟地、八仙過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18個中國神話故事場景;地界設了32個場景,其中28個場景為實景還原,部分場景為逃脫游戲;人界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用19個場景展示了祥和安康、安居樂業、花好月圓等景象。
景區一開業就顯現出巨大的吸金能力,去年“十一”黃金周,三界洞天單日游客量突破1.4萬人,黃金周共接待游客6.6萬人,旅游綜合收入1800余萬元。
景色美了,人氣有了,如何以景為媒,打造特色產業?
走進堯治河村戴家灣礦區一個廢棄礦洞,里面卻溫暖如春,一排排菌包整齊排列。工作人員介紹,為讓游客品嘗到更多的特色食品,堯治河村選擇溫度適宜、空氣流通性好、適合食用菌生長的礦洞,在里面嘗試種植袖珍菇、金針菇等菌種。首批試驗香菇、雞樅菌、秀珍菇、金針菇、海鮮菇、雞腿菇6個品種,去年底已開始采摘。礦洞種植食用菌,成本低,營養價值高,一推向市場,就受到歡迎。
因此,堯治河村計劃,用3至5年擴大規模至500萬棒,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利潤1億元的發展目標。
今年3月28日,市委書記馬旭明深入保康縣馬橋鎮堯治河村調研,他對堯治河創新發展“礦洞經濟”的作法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叮囑隨行的孫開林,要認真總結堯治河村“礦洞經濟”發展經驗,復制推廣這一來之不易的好思路、好做法,讓更多的廢棄礦洞得到更好利用,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精神走出去、產品走出去、文化走出去,打好生態牌、文化牌,加快建設中國山區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