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曉夢
通訊員 王甜甜
助學英雄
微火點燈,助貧有愛傳溫度;
多年捐款,積善無求隱姓名。
張浩
他不求回報,默默資助貧困學生21年,用一顆心,讓困境孩子重拾求學的夢,用一點光,照亮莘莘學子的前程,點亮人間更多的燈火。直到 2021年4月,一位受他資助女孩的來信,道出了他隱藏多年的秘密,他捐資助學的事跡才廣為人知。他是張浩,仙桃市公安局行政審批科副科長,近日,他上榜2022年1-2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一封信件揭開多年秘密
“這幾天,我問母親,生日想要什么禮物,她想讓我找到張浩叔叔,告訴他,我們一切都好。”這是2021年3月31日武漢市社區工作者王靜(化名)寫給仙桃市公安局的一封信,同事們才知曉張浩資助貧困學生的事。
時光倒回2007年,那時的張浩35歲,是一名普通的交通警察,他酷愛學習,尤其喜歡讀報。這年夏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了王靜的故事,父親去世,母親重病,這位堅強的女孩發奮學習考上大學,學費卻沒有著落。“這樣的孩子不能被放棄。”他暗下決心,要幫助她。
幾番輾轉,張浩找到了王靜媽媽的聯系方式和家庭住址。趁在武漢培訓學習的機會,他找到了王靜家。“我當時心中一震,她家真是太貧窮了,蠻‘遭業’。”直到現在,張浩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家訪時的情形。在交流中,他感受到了王靜身上的堅韌,磨難沒有擊垮這個女孩,而是讓她變得更堅強。他從口袋里拿出預先準備好的5000元,壓在桌上的書本下,鄭重承諾:“孩子,你大學四年的學費包在我身上,你的‘閑事’我管定了。你自己不能放棄,我們一起努力。”
就這樣,每年9月開學前,張浩都會如約將學費交到王媽媽手中,一直到王靜大學畢業。
愛心正在一路傳遞
大學期間,王靜了解到可以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曾提出讓張浩把這份愛心給更加需要的人,但張浩婉拒了。他說:“你母親病重,家中有日常開銷,學校也要生活費和書本費,把錢用到實處,解決眼前的困難。”同時,他也對王靜說,希望她將來無論成就有多大,都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本人不需要任何回報。
如今的王靜,已經成為了一名社區工作者。2020年,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尚在哺乳期的她毅然把孩子交給丈夫,堅守在社區疫情防控一線。
她在來信中寫到:“我想張叔一定與我一樣,努力為萬家燈火奮戰在自己的崗位上。我不會慫,也不能慫,在離家前一天晚上,我給女兒做了不少手工首飾,想的是如果我出了事,多年以后我女兒還可以帶上我給她做的小玩意,感受我的愛意。我不知道遠在仙桃的張叔在面對怎樣的困難和危險,但我想到他溫暖的眼神,他那么一個有愛心的警官,一定不辱使命。”
“很優秀也很勇敢,王靜做到了,她用自己的力量傳遞愛心,我為她感到自豪。”看到王靜的信件,張浩眼角的笑意和欣慰流露出來,忍不住地稱贊她。
“幫助別人讓我快樂”
資助王靜完成學業并不是個例。從2001年起,20來年的時間里,張浩力所能及地為多位貧困學生捐資助學,在她們人生最困難的時候“雪中送炭”。
2001年前后,張浩在外省的報紙上看到一個正在北京讀研究生的女孩李麗(化名),她申請了助學貸款,可家庭困難,自己打工也難以維持生活。因報道中使用的是化名,張浩多方打聽,直到10天后才聯系到女孩。
得知李麗的具體困難后,張浩和朋友龔曉陽決定每人每月資助200元。就這樣,每月400元的生活費他們通過郵局寄給李麗,直到她研究生畢業。后來,張浩還幫助她還了部分助學貸款。
2018年8月,正在仙桃市長埫口鎮雷家村開展反詐宣傳工作的張浩得知,村里一位考上了大學的學生正在申請助學金時,他毅然決定去這位學生家里看看,這一去,他當場拿出身上的1000元放在了桌上。
像這樣默默助學的事情,20年來還有很多很多。當問及是什么讓他堅持這么多年幫助貧困生上學時,張浩眼中有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別人,這讓我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