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出爐,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4.8%,增速高于2021年四季度0.8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3%。前兩個月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推動下,中國經濟的供給面和需求面從壓力中轉暖。一季度我國經濟總體表現平穩運行態勢,體現了大國經濟體的韌性和底蘊。但也應清醒看到,目前國際國內市場面臨巨大壓力,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普遍下調,風險與機遇并存。認清當下形勢、聚焦發展癥結,在助企紓困、消費轉型、促進就業等重點領域上多點發力,才能持續保持國民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住全年經濟基本盤。
助企紓困既要“抓大”,也要“扶小”。盡管中國經濟穩的底盤依舊堅實,但在近期疫情反復之下,不同市場主體卻“有人歡喜有人愁”,部分大型企業、上游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經營效益較好,但是為數不少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卻面臨現金流吃緊、融資困難等困境。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微企業,都是市場發展的重要主體,只有堅持全國一盤棋,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有序復工,才能提升整體效益和水平,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回歸正軌。一方面要保障大企業的正常生產,從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等方面給予企業必要幫助,擴大有效投資,另一方面要關心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推動公共政策、金融資源和中小微企業主體對接,著力破解中小微企業在用工、用地、供應鏈等方面的難題,為企業紓困解難,讓中小微企業充滿活力。
消費轉型既要“回血”,也要“造血”。疫情之下傳統線下市場驟冷,旅游業、餐飲行業等實體經濟受到沖擊,線上市場卻持續升溫,各大網購平臺人氣旺盛,“一冷一熱”背后,釋放出新型消費業態逆勢快速發展的信號。一方面線下消費市場需要及時“回血”,加快轉型帶動新消費增量。近年來民眾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不斷改變,注重體驗和追求個性的消費心態比以往更加突出,線下市場要抓住民眾心理、利用好獨特優勢,通過個性化定制、沉浸式體驗和與線上聯合等方式,創造新的消費需求,為線下市場購買力的釋放提供助力。另一方面線上消費市場也需要不斷“造血”,創新模式刺激新消費需求。線上市場在保證質量、嚴控輸出品質的同時,更要利用創新技術提升消費生態,創新線上消費方式,從而“粘住”更多消費者,源源不斷激發更多消費潛力。
促進就業既要“擴容”,也要“提質”。就業是民生之本,更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伴隨就業群體增加、用人需求緊縮等多重因素,“就業難”問題也成為經濟健康發展的阻礙。一方面要擴大就業渠道,注重發揮財稅、金融、產業和貿易等宏觀政策對促進就業的重要作用,落實落細穩崗擴崗等政策,不斷完善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政策體系。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持續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穩就業方面的顯著優勢,同時大力發展消費服務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充分挖掘其吸納就業的潛力,培育形成新的就業“蓄水池”。另一方面要提升就業質量,結合產業發展、企業用工和市場需求,有序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進一步提升培訓的精準度和匹配度,推動公共就業服務、職業技能提升等公共服務與新就業形態融合,從而提高各類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讓更多人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創業。
觀經濟形勢,既要看短期,更要看長遠,方能撥云見日辨明大局。多措并舉做好穩企業、穩消費、穩就業工作,既是民生所盼,也是推動國民經濟穩中求進的重要抓手,更是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的有效舉措。堅持多點發力,才能在風險挑戰中釋放潛力,在壓力中提振信心,實現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不斷開創中國經濟發展新局面。
稿源:荊楚網
作者:鄒雋若(武漢江夏區)
責編: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