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林杉 通訊員余亞瓊)為放緩幼兒園到小學的“坡度”,促進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無縫銜接,4月20日上午,由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武漢市第四輪學前教育保教活動實驗走進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本次活動在武漢市漢南區紗帽山幼兒園舉行,采用“線上觀摩+線下研討”的形式,聚焦挖掘本土游戲資源、激發幼兒自主游戲能力,通過在線直播向全市開放。來自武漢市各級各類幼兒園的近4萬人相聚“云端”,共研、共學、共成長,積極探索幼小銜接的創新路徑。
充分挖掘本土資源 園所經驗分享“誠意滿滿”
紗帽山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長陳莉以《深度挖掘本土資源,游戲點亮快樂童年》為主題,分享園所本土化品牌建設經驗。該園充分利用本土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資源,搭建本土資源游戲庫,變“讓我來玩”為“我想要玩”;創建資源運用機制,變“游戲參與者”為“我是小主人”;充分依托家園共育,變“重知識儲備”為“全程全面準備”。
紗帽山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長陳莉作線上分享。學校供圖
“藕是一個取之于本土、來自大自然的‘活教材’。”陳莉以藕為例,介紹該園將藕資源融入戶外游戲活動,由孩子們自主選擇材料、自主選擇伙伴、自主選擇游戲內容,自主設計游戲規則,生發了挖藕、運藕、洗藕、畫藕、做藕、品藕等一系列戶外區域聯動游戲內容。孩子們通過游戲走進藕的世界,感受和體驗鄉土文化的魅力,演繹多彩夢想。“一花一葉皆世界,一草一木皆課程。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做,做中樂,豐富了知識,體驗了生活,享受了快樂。”
角色扮演歡樂多多 幼兒游戲體驗“收獲滿滿”
“你們好,誰來接一下你們的快遞?”“這么熱的天還麻煩你給我們送快遞,辛苦了!”在游戲直播《戶外游戲真有趣》中,大(4)班的李依伊戴著小黃帽,背著小籮筐,將藕“快遞”給大(3)班的黃奇妙。黃奇妙收下“快遞”后,在李依伊的快遞單上鄭重打勾,交接完畢。這是該園“蓮藕棒棒”戶外區域聯動游戲的一個環節,不同戶外游戲區域串聯起來,真實還原生活場景,創新游戲體驗,增進孩子互動交流。
孩子用藕作畫。學校供圖
紗帽山幼兒園不僅為幼兒提供了大量富有本土特色的活動材料,還打造了基于實際生活的游戲場景,如“沙水樂”建構區、“歡樂寶貝秀”表演區、“童心童畫”美工區、“野戰營”角色區等七大游戲區,區內隨處可見本土特色。在“幸福農家”戶外角色區,“菜單”上不僅有排骨藕湯,還有炸圓子、炸藕夾等“漢味”十足的美食,另一邊,則有“大廚”在水盆里撈小龍蝦,“現做現撈”。通過還原真實生活場景,豐富孩子實踐體驗,提升孩子自主意識,點亮孩子豐富有趣、多姿多彩的快樂童年。
孩子進行“快遞”交接。學校供圖
教師思想碰撞火花 主題研討活動“干貨滿滿”
線下研討以《如何讓幼兒游戲后的交流與分享更有效》為主題展開,與會專家和老師圍繞游戲分享的價值、常見問題與回應方法,展開熱烈討論。市教科院學前教研員張敏表示,幼小銜接是促進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的“熱點話題”,更是家長、老師們心中的“焦點問題”,各幼兒園應將準備教育滲透三年保育教育工作全過程,從小處發力,巧解大課題。
研討會現場。學校供圖
本次教研活動是武漢市為促進幼小科學銜接所開展的本土化探索,既以挖掘本土資源為抓手,開展豐富游戲,建章立制助力幼小銜接,又體現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輻射引領示范作用,促進區域學前教育均衡發展,提升全區各級各類園所管理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推進學前教育園所品牌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