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日報、武漢廣電等多家媒體共同關注武漢黃陂木蘭生態文化旅游區,從歷史回溯的黃土高坡到山清水秀的旅游觀光點。“破繭成蝶”的木蘭景區被譽為武漢的后花園。不少網友捎帶靚麗的表情贊嘆:“滿園姹紫嫣紅,花香四溢,無愧稱之為荊楚明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山有水,有文有墨,有鄉有野,有稻有香的美麗生態鄉村,正逐步成為武漢市民休閑觀光、陶冶情操,尋找詩情美麗的棲息之地。近年來,黃陂以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為導向,憑借“村莊美、集鎮美、田園美、產業強、鄉村氣息濃”的天生靚麗,統籌謀劃鄉村產業布局,圍繞組織保證建設現代化強區,重點引才聚賢發力,持續推動美麗鄉村與綠色畫卷相結合、相互襯托,打造了“鷺鳥森林公園”式的木蘭湖鳥島,神話色彩式的“八仙島”,秘密花園式的“木蘭花谷”,神秘宗教勝地式的“木蘭山”等系列詩畫田園景點,靚扮了“武漢這么大,時時去木蘭”的美麗鄉村遐思與向往!
“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美麗鄉村建設既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更要傳承鄉土文化,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相通相融,創造“明月松間照,鳥鳴山更幽”曠世怡人新境地。鄉村發展有了詩情畫意,才能更好持續向前。結合黃陂而言,“春有芝櫻,夏有蓮,秋著粉黛亂子草,冬覆萋萋芳草”的自然天成,呈現“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全域美麗畫卷。好山好水好黃陂的田園經濟生態價值有了充分凸顯與進一步發掘的高價值意義,山與水相依,人與文相連,揮毫灑墨,挖掘木蘭當地特有文化特色,抒寫文化內涵,以文化為本,串聯木蘭文化的朵朵花蕾,變點到面,變面成體,聚焦風景為全景,激活黃陂旅游快速發展的一盤活棋。
具體實踐中,美麗鄉村建設應打破傳統落后的點線模式,以黨建為引領,建強美麗鄉村建設成片,打破行政所轄規范限制,聯扶聯帶,結合山水田園人文分布,統籌全域發展,集中人才支撐,抓好“人才興陂”的熱度風潮,聚焦整合自然資源要素,打造木蘭最亮底色譜系。與此同時,抓緊黃陂區“三大黨建品牌”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重點工程,有效落實“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回鄉服務項目,充分調動現有資源。齊心聚力,加大農民技能培訓力度,培養適應黃陂發展的各類人才,做到惠民政策深入基層,稅收減免,形成敬才、愛才、留才的良好氛圍,擦亮黃陂最美麗的鄉村圖景,讓鄉村更加生機與活力。
“著自然之色,正造化之美”,美麗鄉村是人們心中遐思的詩意田園。大江大城大武漢,好山好水好黃陂,接城連鄉,推動黃陂美麗鄉村建設既是人民所盼,也是發展之要。武漢市黃陂區聚焦重點靶向發力,踔厲奮發,乘勢而上正在謀劃推進“打木蘭牌,創木蘭系,爭做全域旅游服務國家質量標準制定者”,發揚武漢“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精神品格,爭創全國首個全域旅游服務國家質量獎,推動實現黃陂由“花鄉花谷”向“詩情畫意”轉變升級。
稿源:荊楚網
作者:李雪雷(武漢黃陂區)
責編:詹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