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包東喜 通訊員 程柏松 李偉
他們胸前掛著一張巴掌大的卡片上,明晰地排列著崗位風險、崗位責任、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崗位應急處置措施……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我省宜昌、孝感、黃岡、荊門等地化工企業,所到之處都能見到推行全員“四知卡”的場景。這看似尋常的小卡片,正在為全省化工行業百萬員工編織著細密的安全生產大網。
從事故中總結化工行業管理辦法
走進多家化工企業廠區,只見一幅幅巨大的安全標語撲入眼簾。
“海因里希法則告訴我們,當一個企業有300起隱患和違章,非常有可能發生29起輕傷或故障,另外一起重傷、死亡事故。四知卡就是遵循‘海因法則’而行,以小單元(崗位)為切口管住大安全,這是我們從事故中歸納總結出的一套針對性強的化工行業安全管理辦法,經過了千百家企業的管理實踐、成千上萬員工的實際檢驗,更體現著應急管理者孜孜以求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價值追求。”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徐克對記者說。
“四知卡內容的編制,必須由崗位員工結合崗位實際自行編制,車間(班組)審定,企業安全管理部門與崗位員工共同認定,堅決杜絕簡單的委托第三方機構編制四知卡,一方面防止習慣性形成卡片內容與員工行為兩張皮,另一方面讓崗位員工、車間以及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直接接受最有針對性的風險辨識和安全教育。在四知卡的推行方面,應急部門、企業安全管理部門逢檢必考,考核對象是員工,而不是檢查員工胸前有沒有卡片。”
2019年,省應急管理廳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對湖北省2010年至2018年103起化工和危化品事故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從事故案例中發現,絕大部分企業都是中小化工企業,企業員工文化素質低,學習吸收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風險辨識能力,對崗位責任不清楚,對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機械執行,出了事故應急處置茫然無措。面對這樣的職工群體,監管部門做過很多嘗試,幫助企業提高員工素質,如推行“一責雙卡”“安全明白卡”,員工的“三違”仍未有效杜絕。
問題出在哪里?企業培訓教育的方法出了問題,大水漫灌式的安全培訓教育沒有針對性。
2017年,湖北一化工企業發生一起較大窒息事故,事故調查報告分析原因認為,現場作業人員對受限空間作業場所危險性認識不足,救援人員缺乏應急處置能力,在未采取必要個人防護措施下施救。
“這個四知卡不同于以前公司和監管部門推行的卡,就在于有崗位風險這一前置項。如果當時推行四知卡,這起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某化工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對比企業先后使用過的管理卡片認為。
四知卡變成平安卡、幸福卡
“治理‘三違’必須有新辦法!”省應急廳倡導大型國企率先探索推進四知卡。
2019年,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氯堿分廠開始試點推進四知卡,經過近四年的摸索,從“一責五卡”“一責雙卡”“知會卡”最終形成四知卡,目前已在全公司49個崗位推廣運用。
宜化化工四知卡試點牽頭責任人鐘海濤說,通過崗位四知卡的設置,將成冊的制度、應急預案、操作規程結合崗位實際和歷史事故,將重大風險梳理出關鍵控制點,濃縮成小卡片,讓職工“應知應會”。
“像吃飯使用筷子一樣自然,出了突然狀況自然能應急處置得當!”宜化化工保險粉分廠空分崗位李中華說,有一次水洗塔出口帶水,情急之下按照操作規程卡上的異常工況處置方法,迅速對照操作,緊急停止常溫水泵運行,關閉泵出口閥,打開空冷塔排水閥及水位調節旁通閥,將異常工況處理正常。
在現場實際運用中,宜化化工保險粉分廠將四知卡采取“點滴培訓+崗位練兵+集中培訓+師徒結對+現場引導”多環節結合的方式,不斷增強安全意識,提升自我操作能力。
“該起沖料事故暴露出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對勞動紀律抓的不嚴不實,崗位員工違規操作,四知卡沒有入腦入心!”一年來,中牧集團在內部大小會議上,多次就旗下中牧安達藥業有限公司發生的這起安全事故進行警示。
“沒有按照操作規程,誤加硫酸二甲酯到反應釜,”中牧集團安達藥業有限公司53歲的班長江卓明懊悔至極:“我還是有僥幸心理,認為一點小違章應該不會出事吧。誰知道最終釀成大錯,反應釜沖料后造成了十幾萬元的設備損失,萬幸的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去年的沖料事故,讓江卓明對于四知卡的認識更深刻。
如今,四知卡不僅在湖北全省化工企業遍地開花,武漢、孝感等市州以在工貿等行業領域普遍推行。“上下同欲者勝,我們期待結出平安的果實!”省應急廳危化監管處處長關業華說,“一張四知卡就是一張平安卡、幸福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