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祝華
臨近汛期,降雨增多,地質災害易發多發。
湖北被大別山、幕阜山、武陵山、秦巴山環抱,地災防治難度大、任務重。
4月14日,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視頻會召開,我省相關部門參會,分析研判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布下“天羅地網”,緊盯大地異動,守護百姓安全。
全省地災隱患點1.6萬處
今年發生地災7起
4月14日清晨,神農架林區松柏鎮八角廟村三組,伴隨一聲巨響,附近山體滑坡了。
隨后,林區黨委、政府迅速抵達現場,立即撤離5戶20人。省地質七大隊專家趕赴現場查勘處置,住戶臨時避險安置。
湖北地質災害隱患點有多少?
省自然資源廳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共發現地災隱患點16260處,威脅人數67萬人,威脅資產523億元。其中滑坡9559處,不穩定斜坡4377處,崩塌1668處,泥石流164處,主要分布在十堰、宜昌、恩施等地。
今年,全省共上報地質災害7起,未造成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278.5萬元。其中滑坡4起、崩塌3起。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未發生重大災險情,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形勢總體比較穩定。
據氣象預報,今年湖北主汛期可能有階段性高溫干旱和局部暴雨洪澇,強對流極端災害天氣可能多發、突發、頻發。結合降雨和地質情況,預計今年主汛期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區域為鄂西山區恩施、宜昌,鄂西北山區十堰和鄂東南低山丘陵區咸寧等地。
新增2000處監測點已建成
3.3萬名網格員常態化巡查
在長陽縣龍舟坪鎮瓜子嶺山上,有一塊巨大的巖石,山下有13戶居民。
為保障居民安全,4月初,地質工作人員爬上這塊巖石,安裝監測設備。這些設備,將時刻捕捉山體發出的細微信號,提前預警地質災害。
安裝工人羅成慢慢地趴上危巖,砍斷樹枝,清理浮土,開始安裝,而身旁則是80米高的懸崖。
下午4時30分,聲光報警器、裂縫計、傾角加速儀等設備安裝完畢。這些設備如同大地上的哨兵,在暴風雨中守護百姓安危。
聚焦“隱患什么時候發生”,全省持續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點建設。今年新建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點2000處,已建成投用。至此,全省建成地質災害監測點5507處。
省已建立起網格化地質災害防治體系,32996名網格員和20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分片駐守一線,常態化巡查值守,今年累計巡排查隱患15208點次,排危除險50次。
人防+技防,防范在先,提前預警,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4月12日,十堰市鄖陽區柳陂鎮韓家洲村,地災監測設備發出預警,經確認,現場發生地質變形但無滑坡風險。這是十堰地災監測點今年發出的首次有效預警。
4月1日,五峰縣采花鄉白鶴村,滑坡3.5萬立方米,4個行政村電路中斷。因提前預警處置,未造成人員傷亡。
去年全省成功預報地質災害27起,避免人員傷亡211人、經濟損失1238萬元。
實景實戰演練
讓群眾知道怎么跑、往哪跑
“前方出現滑坡險情,馬上轉移!”
4月2日,竹溪縣中峰鎮,一場地質災害演練正在舉行,100多名群眾參加。
現場指揮長一聲令下,伴隨急促的鑼聲和警報聲,各救援小組立即到達指令位置,開展應急搶險。群眾按照預定路線快速撤離,前后僅12分鐘,全部轉移到安全區域。
竹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連勝國表示,為提高干部群眾應急反應能力,竹溪分3個批次在國道沿線、中部河庫、南部山區開展“實景、實戰”演練,讓群眾知曉報警信號、撤離路線、臨時避讓點,一旦發生險情快速轉移。
恩施市地質災害演練走進學校、幼兒園,指揮學生指定路線有序疏散到操場,提高學生緊急避險、自救自護能力。
宜昌開創新方式,將地質災害避險路線、避險知識印在墻壁上,方便群眾熟悉。
省自然資源廳表示,今年全省通過屋場式、院會式演練提高群眾避險意識,開展演練培訓76次,直接參與人員近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