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聶麗娟
4月21日起,一年一度全國社工考試報名即將開啟。
目前,共有5萬余名專業社工人才活躍在荊楚大地上。這群社會工作者中的“佼佼者”——高級社會工作師,全省僅有12人。
近日,極目新聞記者走近其中的3位高級社會工作師,傾聽他們的故事。
據了解,高級社會工作師代表社工人才的最高標準,“高級”體現在三個“高”:報名條件高、評審標準高、證書含金量高。
高級社會工作師考試,采用的是考試和評審結合的評價方式,先通過考試再進行評審,才能獲得高級社會工作師的證書。報考高級社會工作師,必須是本科及以上學歷,且取得中級社會工作師資格后,從事社會工作5年才可以報考。
幫助新冠康復患者走出陰霾
“我覺得這是一項幫助他人的事業,高考填志愿時選擇了這個專業。”湖北省高級社會工作師之一王玲,4月20日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回想當年的人生抉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984年出生的她,在湖北襄陽長大,家中排行最小。還在讀書時,她就對港劇中的社工群體比較感興趣。高考報考專業時,果斷地選擇了當時還比較冷門的專業——社會工作。
讓王玲第一次體會到社會工作的嚴謹性,源于一次在精神科的實習經歷。王玲負責的患者中有一位20歲的年輕女孩,因特別在意容貌,近乎苛刻地管理著身材,每次吃飯都會將吃進去的東西嘔出來,久而久之患上厭食癥。
一天,王玲跟著老師例行查房,走到年輕女孩前,微笑著鼓勵她“你最近氣色好很多啊!”沒想到,剛說完這句話,老師就當即打斷她的談話,待查完房后,狠狠地批評了她。
“如果你服務的對象是位普通人,這樣的話對她來說是正面鼓勵,但她是一位厭食癥患者,原本就對自己的體重問題很敏感,你現在暗示她長好了,言下之意就是長胖了,這樣又會加重她的心理負擔。”王玲說,通過這件事她深刻體會到,藏于細節的專業方法和實務操作,是社會工作者的基本素養。
在云南讀書期間,王玲跟隨導師參與多項社會工作課題研究,針對性地做個案輔導,對城市流動人口、吸毒人員、殘疾青少年開展關愛幫扶。
經過多年歷練,王玲已經成長為專業社工機構的總干事,負責對機構運營管理和業務督導。疫情過后,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群體,是社工重點的幫扶對象。
“那個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老太太太兇,還把我們趕出來,我再也不去了!”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年輕的社工入戶回來后向王玲吐槽。作為督導的王玲帶著其他社工再次上門,也吃了閉門羹。老太太隔著防盜門厭棄地說:“趕緊走,不要把病毒帶到我家里來。”
沒隔幾天,王玲再次來敲門,老人態度緩和了很多,將防盜門拉開了一條縫,在門口擺了一個小凳子,示意王玲進來坐。王玲剛準備坐下去,老太太一陣激動:“等下!不要動!”老人麻利地拿出一個酒精壺,對著王玲的全身上下一陣猛噴。
王玲和老太太拉起家常才知道,這位老太太是位高校退休職工,77歲高齡,丈夫長期癱瘓在床需要照料,加上老人患上新冠肺炎,情緒波動特別大。雖然身體康復了,但身邊的很多朋友都不敢跟她來往,老人覺得被孤立了。武漢解封后,她也不愿意下樓。
從這里以后,王玲幾乎每周上門一次,慢慢地感覺老人把自己當成了可以說說話、聊聊天的社工“朋友”。一次,王玲從老太太家出來,突然下起雨,老太太從樓上跑下樓,塞給王玲一把傘,那一瞬間,王玲心頭一暖。
最近,王玲上門回訪發現這位老太太的新動向,讓她特別有成就感:老太太徹底卸下心理包袱,恢復了往日的輕松狀態,每到下午,就跟幾個老年鄰居們,約在樓下開心地玩紙牌。
80后高級社工曾入選“黃鶴英才”計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碩士學歷的高級社會工作師徐勇,入選2016年度武漢市“黃鶴英才”計劃,獲得全國百名社工人物稱號。
2008年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徐勇,老家陜西。妻子是湖北人,兩人都在社工領域工作。2016年,徐勇從深圳來武漢定居,從事社會工作,目前在湖北荊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擔任總干事。
“社工是干嘛的啊?”“社工也是志愿者嗎?”剛來武漢頭幾年,徐勇覺得武漢人對社工的概念還很模糊,不知道他們跟義工和志愿者的區別。“簡單來說,社工是一份職業,與醫生、老師無異,有固定薪酬,專業性也更強。相反,義工與志愿者只是利用閑散時間參與公益事業。”
徐勇在社工之路服務了14個年頭,始終秉承一個清晰的理念:社工的專業性應該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這個透徹的認識,來源于參加一次由社區組織的心理咨詢活動。
那是一個三八婦女節的主題活動,社區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活動的初衷,在徐勇看來,有想法,有創意。最終這場原本定為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變成了健身操活動。因為“三八”婦女節這天剛好是上班日,社區雖提前進行了組織發動,但是當天來聽心理講座的都是爹爹婆婆,心理咨詢師講了10分鐘,場下反應平平,實在講不下去了,心理咨詢師臨時更換授課內容,教爹爹婆婆們做起了身心健康操。
“從這以后,我覺得開展社會工作得使巧勁,首先要了解居民的真實需求,讓居民能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同時也要引導社會組織針對居民需求融入社區治理。”2016年,徐勇負責江岸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運營,引導轄區100多個社區的社會組織和轄區單位參與社區治理,開展“幸福江岸—公益學院”項目,挖掘轄區社會組織有才能的人和隊伍,培養一支有專業水平、了解社區需求的社會組織公益講師隊伍,為有需求的社會組織、街道、社區以輸送培訓和服務,搭建社會組織與社區之間的互動平臺,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
武漢首批社工創辦湖北規模最大社工機構
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社區、農村活躍著社工的身影:他們在“兒童之家”照看留守兒童,登門為孤寡老人送溫暖,幫助居民調解矛盾糾紛等,工作范圍涉及社會事務的方方面面,是維系社會和諧不可或缺的力量。
高級社會工作師陳蘭蘭,也是社工群體中小有名氣的“拼命三郎”。
高級社工師陳蘭蘭
“他們都說我能精力旺盛,從社區到高校再到創辦年項目達千萬體量的社工機構,我連續十年沒有休過假,平均每天工作或學習超過十個小時。”陳蘭蘭笑稱,有人給她取了個綽號“三個腎”。
2010年,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畢業的陳蘭蘭,還沒畢業就應聘到武漢市常青花園青少年空間,成為武漢市第一批社工。
2012年,陳蘭蘭又應聘進入高校,成為一名高校教師,原本生活之路很平坦,但是善于思考的她,在高校期間,將自己在青少年空間兩年的工作案例,集結出版了兩本實務類書籍《可以玩的閱讀課》《青少年正面發展課程設計》。
以推動本土社會工作事業發展為己任的陳蘭蘭,果斷辭去高校相對穩定的工作,2013年創辦武漢逸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經過四年多的努力,2018年,機構社工人數突破120名,成為全省規模較大的社工機構之一。
“我是武漢市第一批社工,深刻意識到行業生態的重要性,社工人才的培養是關鍵。我要讓更多人了解社工,甚至成為社工!”陳蘭蘭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她從2014年開始參與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培訓工作,連續八年參與社工師考前培訓授課,線上課程觀看總人次超過百萬,線下培訓超過200場次,是行業內小有名氣的“網紅老師”,為社會工作行業專業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
全省12名高級社會工作師,陳蘭蘭所創辦的機構有2名。“去年,我們機構還有3名中級社工報考高級社工師,通過了筆試,通過率百分之百。”陳蘭蘭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