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濤 通訊員 胡夢 萬凌翔)每年4月15日——21日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癌癥防治 早早行動”。湖北省中醫院腫瘤科羅秀麗主任醫師認為,早發現早治療對于腫瘤患者來說是生的機會。中西醫結合、多學科“動態”配合治療抗癌效果更好,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帶瘤生存時間。
近年來大腸癌高發 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近幾年來,收治的患者中,大腸癌患者逐年增多,而且呈現年輕化趨勢”,羅秀麗說,我收治的腸癌患者中有的只有20多歲。在所有的惡性腫瘤里,大腸癌發病率僅次于肺癌和乳腺腫瘤(女性),居于惡性腫瘤第三位。早期大腸癌癥狀可能并不明顯,僅僅表現為腹瀉、便秘等排便習慣的改變,大便形狀改變,肉眼難見的便血,所以很容易被人們忽略。但是,臨床數據表明,如果大腸癌能夠早期發現,患者五年內生存率能達到70%以上。目前臨床最常用的篩查手段就是腸鏡、肛門指檢、糞便常規檢查等。
“大腸癌與飲食習慣、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要想預防,首先要從情緒、飲食和腸道健康三個方面注意”,羅秀麗解釋,中醫認為“情志致病也可治病”,也就是說壞情緒可以讓人生病,好情緒可以幫助病人治愈。不論患癌與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有益身心健康。第二就是飲食,高脂高蛋白之飲食是大腸癌危險因素,如過多食用紅肉(如豬、牛、羊肉);亞硝胺及其化合物是導致腸癌的重要化學致癌物,所以大家要盡量少食用腌制食品;煙草是一種明確的致癌物,吸煙與大腸腺瘤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截至目前沒有抗癌特效食物,均衡營養更重要。第三就是腸道健康,潰瘍性結腸炎、直腸息肉、大腸腺瘤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后期患大腸癌幾率也會上升。建議少吃太燙、辛辣刺激、肥甘厚膩的食物。
中西醫結合、多學科“動態”配合療法抗癌效果更好
“醫生,我這個腫瘤適不適合中醫治療?”這是羅秀麗在門診經常被問及的問題。羅秀麗認為,腫瘤的治療講究中西醫結合、多學科“動態”配合。2021年12月,69歲的顧先生被檢查出肝右葉有個6X7CM巨塊性腫塊,找到羅秀麗主任口服中藥調理3個月后,腫塊縮小了一半。目前顧先生身體狀況很好,在堅持服用中藥。
“這位患者是純中藥調理很成功的一個案例”,羅秀麗說,目前腫瘤治療方法有中醫中藥、手術治療、放療、化療、免疫療法、靶向藥物等。從事腫瘤診治工作近四十年來,羅秀麗始終認為,大部分不能手術的腫瘤患者確診后可以先嘗試一段時間中藥調理看療效,但是淋巴瘤、小細胞肺癌、卵巢癌等對化療比較敏感的腫瘤除外。
“提升全身免疫力,控制腫瘤發展,延長帶瘤生活時間,提升生活質量,治療副作用較小,這些都是中醫治療腫瘤的優勢”,羅秀麗說,我通常建議腫瘤患者先服用2-3個月的中藥后復查,如果效果較好,則繼續堅持服用中藥,如果效果不明顯或者無效,則換用手術治療、化療等方法,等到病情相對穩定后,再繼續服用中藥調理。“腫瘤病情發展無常,這種中西醫結合、多學科‘動態’配合的療法,目前看來臨床效果還不錯,在我這里治療的患者有的帶瘤生存10年甚至15年。”羅秀麗欣慰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