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通訊員 吳滕鈺 黃娟)“是您,讓我再次燃起了對生命的渴望,對生活的向往······”4月20日,英山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鄧呢喃在武漢完成采集,目前身體狀況良好。病床前,鄧呢喃的丈夫為其輕聲念起被捐獻人傳來的感謝信。
英山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鄧呢喃在武漢完成采集。通訊員 供圖
今年26歲的鄧呢喃是英山縣仁愛醫院一名普通醫護人員。2021年3月,她加入中華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今年2月,鄧呢喃從黃岡市紅十字會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細胞與一求助的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后,她當即表示愿意捐獻。后經過系列高分辨配型、體檢合格后,4月13日,她在家人陪護下來漢待采準備。
英山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鄧呢喃在武漢完成采集。通訊員 供圖
4月19日至20日,鄧呢喃在武漢中南醫院分兩次順利完成360毫升造干混懸液采集。這些“生命種子”將以最快速度為一名白血病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
鄧呢喃是湖北第510例、黃岡第10例、英山首例“造干”捐獻者,其大愛舉動在家鄉當地反響熱烈,一時間點贊“爆圈”。她的同事們豎起大拇指,稱贊她:“好樣的!為她感到驕傲,更要向她看齊。”
“鄧呢喃同志的善舉,給了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生的希望,是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時代新風和社會進步的具體體現。”英山縣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蔣智說。
蔣智介紹,近年來英山以“5·8”世界紅十字日、“6·14”世界獻血者日、世界志愿者日、世界骨髓捐獻者日等紀念日為契機,加大宣傳科普力度,“三獻”(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人體器官)工作連取碩果:全縣無償獻血年均超過50萬毫升,加入中華骨髓庫志愿者163名,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8例。
據了解,造血干細胞是身體內各種血細胞的始祖細胞,可以發育成為成熟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淋巴細胞。移植造血干細胞是目前廣泛運用的挽救血液系統患者特別是白血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之一。適齡公民捐出自己正常的造血干細胞,輸注到原已衰竭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患者體內,便可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統。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捐獻的過程與成分獻血相似,捐獻者基本沒有不適癥狀。
“如果還有這樣的機會,我還會毫不猶豫。”鄧呢喃在完成采集之后,淡然而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