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英山縣東南部的梅沙線,成為了產業致富路,美麗鄉村路。 (視界網 陳云峰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石斌 潘慶芳 方慶
通灣達組的農村公路被稱作交通的“毛細血管”。來自省交通運輸廳的消息,去年我省建成近2萬公里農村公路,同比增加五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黃岡、京山探訪發現,一根根縱橫交織、暢安舒美的“毛細血管”,打通對外通道,降低運輸成本,帶動一片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修好一條路,資本進山來
鮮花盛開的四月,浠水縣洗馬鎮一片生機,烏黑的通村路有5米寬,路邊野花飄香,通村公交停靠在造型新穎的候車亭,這是黃岡市“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成果的一個縮影。
“過去政府請老板,老板都不來。如今修好一條路,資本主動進山。”浠水縣長陳正紅笑著說,農村公路成為鄉村振興的“加速器”,推動了產業興旺。
在支持黃州區率先成功創建全省、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后,黃岡市完成8000公里提檔升級路、1萬公里安防設施建設和2000公里美麗農村路建設。
修路,錢從哪里來?黃岡積極創新融資模式,通過“向上爭取、政府兜底、社會融資、企業捐資、群眾籌資”等模式,籌集80余億元解決資金難題。財政負責資金、林業負責綠化、鄉鎮負責路基、交通負責路面……在黃岡,不是“單打獨斗、一家修路”,通過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形成社會參與、全民修路的“大辦交通”火熱場景。
黃岡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孫迎松介紹,投入3億元暢通將軍故居路,如今,黃州陳潭秋故居路、紅安紅色旅游路、黃梅戲曲禪宗生態路、武穴油菜花海路等10多條特色路,成為美麗公路經濟帶上的富民產業路。
由此,黃岡市獲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目前已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2個、省級示范縣4個、示范鄉鎮18個,獲得獎勵資金1.065億元,創建數量、獎勵資金均位居全省第一。
哪里有產業,哪里就有路
走進京山市“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曹武鎮,干凈整潔、標志清晰的兩車道瀝青公路兩旁,翠綠的葡萄園一眼望不到邊。
201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段生遠回鄉看到農村路四通八達,投資種植葡萄中的“愛馬仕”——陽光玫瑰品種。建大棚、運葡萄都需要寬敞的道路,京山市交通運輸部門將黑色瀝青路修到葡萄園門口。后來,段生遠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引導當地村民一起種植。去年,500萬斤陽光玫瑰精品葡萄,主要銷往廣州、北京等地,秋滿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放村民薪酬3300余萬元。
如今,依托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京山市打造華中地區最大的陽光玫瑰精品葡萄種植基地,輻射5個鄉鎮。葡萄產業還與休閑觀光旅游融合,路修得更寬更密了。
京山市將“四好農村路”作為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全面助力鄉村振興。該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許文華介紹,實施路產融合、以路興產、以路美村,建設橋米園區路、鄉村振興路、葡萄采摘路、桑葚產業路等綠色產業路800公里,成功創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和3個示范鄉鎮。
據悉,京山市2752公里農村公路沿線,分布家庭農場277個、美麗鄉村景區136個、對接農民合作社采摘園884個、產業項目1000余個,吸引800多名在外成功人士回鄉興業,為美麗鄉村賦能添彩。
近年來,省交通運輸廳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力發展“品質高、網絡暢、服務優、路域美”的美麗農村公路。據悉,我省已成功創建3個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16個“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39個“四好農村路”全省示范縣,150個“四好農村路”全省示范鄉鎮。
截至2021年底,全省農村公路里程超過26萬公里,居全國第二位、中部第一位。省交通運輸廳稱,今年將謀劃在村村通公路的基礎上,邁向村村通5米多寬的雙車道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