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耿文輝)“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人間四月天,迎著燦爛的朝霞走進武穴市余川鎮龜山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排列整齊的房屋,四通八達的環山道路和墻壁上特色壁畫相映成趣,一幅整齊劃一、風景優美的現代化新農村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龜山村三組楊家垅垸當家塘。通訊員 供圖
“道路刷黑了,公廁也建了,環境變美了,還有好多人來到我們這里參觀,白墻黑瓦,綠樹成蔭,我們村再也不是以前的山旮旯了,走出去腰桿子都直起來了。”說起現在的家鄉,熊松云自信滿滿,侃侃而談。
龜山村位于武穴市東部,余川鎮西南部,仙人壩水庫東岸,耕地面積1074.5畝,轄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5戶1584人,其中移民人口866人,原遷移民206人。屬山區、老區、貧困地區、移民村于一身的村,因附近有座烏龜山而得名龜山村。
龜山村四組胡凹垸。通訊員 供圖
過去的龜山村土嶺荒山,植被破壞嚴重,進入垸場的一條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隨處可見的旱廁、牛欄亂搭亂建,廢舊無人居住的房屋前后雜草叢生,晴天旱廁蒼蠅亂飛,雨天雞屎牛屎隨著雨水在垸場橫流,出門無法下腳,村民柴堆草堆垸場內隨意堆放。
近些年來,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支持下,境內柳界公路橫穿而過,仙人壩旅游公路貫穿全村,交通便利,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老百姓生活富裕。
龜山村四組胡凹垸村民活動廣場。通訊員 供圖
整村背靠清山,面朝湖水,山清水秀,環境優美,2021年度被黃岡市評為“黃岡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17-2019省級文明村”“2017-2021年黃岡市生態宜居示范村黨組織”等稱號。
自2012年以來,武穴市水利和湖泊局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入駐”龜山村,近十年來,每年平均投入100萬元幫助龜山村完成村容村貌整治,村里逐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龜山村三組楊家垅垸停車場。通訊員 供圖
過去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變成寬闊公路,臟亂臭的旱廁變成衛生公廁,破舊的房屋變成了寬敞明亮的大棟樓房,龜山村完成了從“山旮旯”到“明星村”的華麗蛻變。去年,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該村還被評為“省級文明村”。
“我們是移民大村,近幾年得益于移民項目的支持,使得村里有了很好的發展,下一步,我們村將以‘省級文明村’這塊金子招牌為起點,繼續做好黨建引領、清廉村居、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唱好鄉村振興主旋律,為實現全國文明村的目標而努力奮斗。”龜山村黨支部書記程熾友說。
龜山村三組航拍圖。通訊員 供圖
龜山村只是武穴市移民新村的一個縮影。該市現有水庫移民村236個,自2006年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以來,市水利和湖泊局全力推進水庫移民項目,年均投入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2000余萬元,輻射包括砌石村、干仕村、萬丈社區、楊二嶺村等多個水庫移民村,每年投資項目達150余個,全力助推鄉村振興。村里環境美了,村民口袋鼓了,村集體經濟強了,水庫移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高。
龜山村六組帥垸進垸口。通訊員 供圖
“2022年,武穴市水利和湖泊局將按照全省水利移民的工作部署,積極與鄉村振興有效對接,嚴格落實移民后扶政策,以產業振興、生態振興項目為抓手,努力營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環境,更好增強我市水庫移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該市水利和湖泊局黨組書記、局長郭丹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