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廣東打零工維持生計,現在接一個菇棚一年能賺兩萬元左右。”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村民杜昌飛說。2019年初,杜昌飛夫婦參加了由鄖陽區人社局、區總工會等舉辦的香菇種植技術培訓班,通過培訓取得上崗資格,成為“香菇小鎮”楊溪鋪鎮龍泉社區上的技能人員。
這是十堰市“一戶一產業工人”培養工程的一個縮影。
2018年,十堰市總工會在推進“產改”中,創新實施“一戶一產業工人”培養工程,致力于為每個家庭培養一名產業工人,掌握一至兩項就業技能和致富本領,以期“培養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方”。
十堰市總工會介紹,十堰市通過“靶向式”技能培訓,出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細則等政策,創新培訓形式,提升產業工人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從2019年1月至今,該市開展了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累計培訓14.8萬人次,累計支出培訓補貼1.98億元。圍繞食用菌、茶葉等6大農業特色產業需求和企業技能人才缺口,十堰市“靶向”摸排企業缺工情況、“靶向”教學、“靶向”輸送就業上崗,實現培訓與就業的無縫對接,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截至2021年底,十堰市26.6萬戶貧困戶、83.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其中61%轉型為新型產業工人,工資性收入占家庭收入80%以上。
據了解,下一步,十堰將以“產改”5周年為契機,聚焦重點任務,全面總結經驗,系統謀劃、深入推進“產改”特別是“一戶一產業工人”培養工程,努力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素質產業工人大軍,助力推動十堰經濟跨越發展。
(通訊員龔惠 記者柳琛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