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暢 通訊員 房翰申 楊昊雨 楊蘭
“之前為天花板漏水的事愁得睡不著覺,這下終于徹底解決了。”4月21日,武漢市青山區69歲的陳婆婆感謝青山法院執行庭解決了困擾她多年的煩心事。
陳婆婆是一位退休工人,住在青山區某老舊小區。幾年前,因為房屋老化,樓上龔阿姨家裝修敲敲打打,陳婆婆發現自己房子的衛生間、廚房、陽臺開始不斷漏水。起初,兩家一直在溝通協商,對漏水點修修補補,但未解決根本問題。
2020年夏天,一場大雨過后,房屋漏水更加嚴重。上樓查看,原來是龔阿姨的陽臺外墻裂了一條長縫。陳婆婆幾次與樓上交換意見,希望進行防水處理,并及時填補裂縫。但龔阿姨表示,自家已用水泥填縫修補,生活中也注意合理用水,已經盡到了義務。
協商不成,2021年10月,陳婆婆將龔阿姨訴諸法院。2021年11月,經青山法院調解,龔阿姨承諾于12月對房間進行防水,但最終未能妥善處理。無奈之下,2022年2月10日,陳婆婆向青山法院申請執行。
“法理”之外,還要盡力合乎“情理”。在收到執行案件后,執行法官李小波第一時間想到法院正在推行的“網格員+執行”辦案模式。既能提升執行效率,又能發揮網格員熟悉社情民意,對本社區住戶知根知底等優勢。
李小波在執行網格化微信工作群“尋呼”陳婆婆所在北苑社區網格員,多次向她了解雙方的性格特點和鄰里關系。
幾次溝通下來,李小波發現陳婆婆和龔阿姨都希望以和為貴,但對房屋補漏和相關法律知識都缺乏了解。于是,李小波一邊建議網格員邀請社區律師做好針對性釋法明理,一邊連同網格員聯絡物業,協助龔阿姨修補裂縫。
2月25日,在法院干警、網格員的邀請下,社區律師一同來到陳婆婆家里,現場促成雙方就解決方案達成一致。隨后,物業維修也及時協助龔阿姨對陽臺裂縫用瀝青補齊。4月14日,為徹底解決其他漏水隱患,李小波再次邀請網格員、社區律師參與現場推進。
陳婆婆和龔阿姨終于握手言和,達成執行和解。4月21日,在法院干警的監督下,專業公司在不破壞墻體地面的基礎上,完成防水和補縫,困擾陳婆婆的漏水問題終于得到徹底解決。
社區作為城市社會治理最小單元,也是鄰里矛盾頻發之地。青山法院充分利用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在全市率先與區綜治辦共同建立執行網格化聯動機制,將執行重心前移、服務延伸,暢通司法為民“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青山法院已實現了全區12個街道、95個社區、799名網格員的網格化資源共享,收到網格員反饋信息1600余條,聯合處理案件50余件。形成打破壁壘、部門聯合、社會參與、開放共治的執行聯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