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汪彤、通訊員鮑瑜)高品質生鮮農產品如何保鮮保質地從農田到餐桌、從枝頭到舌尖?冷藏保鮮、冷鏈物流至關重要。4月17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省農科院獲悉,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重點實驗室正式落戶該院。該實驗室屬于“十四五”農業農村部學科群重點實驗室之一,由江蘇農科院、湖北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共建,重點突破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瓶頸,健全“從農田到餐桌、從枝頭到舌尖”的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提高農產品物流全過程品質管控能力。
據了解,該實驗室主要有三大研究任務。研發生鮮農產品產地保鮮與冷鏈物流品質調控技術。包括探明果蔬、食用菌類生鮮品冷鏈流通過程中品質、組織結構變化的規律,研究“光-溫-氣-濕”等環境因子對其衰敗進程的影響,挖掘品質劣變的關鍵影響因子,創建節能型預冷與柵欄減菌技術,建立高效實用的物理-化學-生物聯用精準保鮮技術體系;解析畜禽、水產類生鮮品冷鏈物流過程品質特性以及內源酶活性、蛋白及脂質氧化、腐敗微生物菌相等變化規律,挖掘其內在分子機制,構建新型預處理、品質保持與冷鏈物流保鮮技術。
研制生鮮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關鍵設施設備。包括創制適用于現代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的新型節能型智能調控設施設備,包括預冷設施設備、機械冷藏庫、氣調冷藏庫以及其他配套設備;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主體,分區分片、合理集中建設產地倉儲保鮮設施;研制多功能、復合型保鮮膜和生物基保鮮包裝材料,研發冷鏈物流配套的保鮮劑和環境調控劑,應用推廣物理保鮮裝備及配套技術(標準),提升農產品冷鏈流通率,保持其特有品質。
構建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全程數字化技術體系。包括研發農產品品質信息-貯運銷載體環境信息-物流作業信息一體化采集技術、裝備與品質管控系統;創制生物基農產品品質劣變信息指示標簽及便攜式檢測裝備;研發面向貯運銷載體和生產經營主體的生鮮農產品物流過程品質管控系統;構建跨鏈、高效、協同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通用區塊鏈服務平臺,探索形成依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冷鏈物流信息服務的可持續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