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是第27個世界讀書日,全國各地圖書館組織“春日讀書季”、校園里開展“閱讀打卡周”、各大媒體舉辦“讀好書、薦好書”主題活動……豐富多彩的閱讀“儀式”成為“書香中國”的生動注腳,莊重的儀式感也讓閱讀更入佳境。
最是書香能致遠,在閱讀中傳遞書香、傳承文明,關系著一個人的思想修養,關系到國民素質的提高,關系到國家的興旺發達。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 建設書香中國”,從書荒到書海,從倡導到踐行,從數字化到智慧化,閱讀正在成為更多人的生命需求,成為全社會的共同需要,成為文明傳承的不竭動力。書香無盡卷,閱讀潤心田,讀書是最好的精神食糧。最好的讀書狀態是把閱讀當作一種習慣、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日不讀書便覺食之無味”,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有規律的閱讀,借助閱讀,跳出日常的瑣碎,凝視世界的神奇,發掘自我的內心,給生活添一份努力。
讀書需要自我鞭策,最可貴的是終身堅持。海倫·凱勒在無光、無聲及無言的歲月里努力學習、堅持閱讀,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自己對求知的渴望,她以驚人的毅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學,而且一生中寫了14部著作,閱讀幫助海倫·凱勒認知世界,堅持讀書幫她沖破逆境崛起。堅持閱讀也需要有效的激勵,宜都圖書館為了讓少兒喜歡并堅持閱讀,開啟了2022年“少年兒童閱讀成長計劃”,參與活動的孩子在圖書館借的每本書、寫的每一篇書評、參加的每次讀者活動,都會被一一記錄在他們的個人閱讀成長檔案中。待到18歲成年時,圖書館將閱讀檔案印制成冊后贈與讀者本人。創新引導形式,激發閱讀幸福,讓閱讀伴隨孩子成長、也助力孩子成長。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書饋贈給閱讀者最好的東西。但讀書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必須聯系實際、知行合一,求知善讀、好學樂學。學會有效閱讀一本書,能夠讓我們將讀過的書,看到的知識,真正轉變為屬于自己的東西,克里斯托弗·莫利曾說過:“閱讀的真正目的,在于誘導頭腦自己去思考。”有效閱讀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思想體系構建的過程,讓我們在時下浮躁的環境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做自己思想的主人。
日日讀書讀世界,讀書不僅在讀書日,而在生活的每一天。讀書點亮生活,全民閱讀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不斷推進全民閱讀,在閱讀中增益知識養分,在學習中汲取前行力量。
稿源:荊楚網
作者:宋杰(宜昌宜都)
責編: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