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劉楒睿
賣出150份扣碗類熟肉產品,因沒有標注產品相關信息,重慶的王女士被買家邵某以“三無產品”告上法庭被判賠償5萬元(極目新聞此前連續報道)。22日,有網友指出,邵某曾多次起訴重慶的商戶,后又撤訴。23日,邵某表示,自己起訴這些商家的行為,既不違法,也不違反道德。
4月22日,邵某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目前他住在重慶江北區,沒有其他職業,偶爾跑跑外賣,主要精力放在打假上,他不愿意在道德層面討論自己的行為,“合法就行?!?/p>
22日,有網友指出,在裁判文書網上可以查閱到邵某此前多次起訴小商家,后又撤訴,懷疑邵某借打假之名牟利。
極目新聞記者在裁判文書網上查詢發現,共有18份文書與邵某有關,集中在2021年3月至6月。這些文書的原告為邵某,被告均為重慶商戶,案由均為產品銷售者責任糾紛。
相關文書顯示,邵某曾在2021年以產品銷售者責任糾紛案由起訴了大渡口區小黑子副食超市。但在同年5月19日,邵某向法院申請,撤銷了訴訟。
但在6月2日,重慶市大渡口區人民法院再次發布了兩篇邵某起訴大渡口區小黑子副食超市的文書。文書顯示,2021年1月25日,邵某在被告超市購買了散裝承重玉米粉和排骨面各一袋。邵某認為,兩個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保質期6個月,但生產日期分別為2020年7月9日和7月14日,在他購買時已超過保質期,屬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邵某請求法院判決超市各賠償1000元。
在法庭上,邵某陳述了購買經過,并以購物小票、產品實物、視頻作為證據。
對于邵某的訴求,法院審理認為,兩案涉及的產品為散裝銷售,其保質期的相關標識規定并不直接適用預包裝食品的標準規定。一般消費者在購買挑選中也不會完全僅僅依賴容器上的標識。被告出售的涉案產品確實存在瑕疵,但不應據此承擔十倍的懲罰性賠償。最終,法院駁回了邵某的訴求。
對于多次起訴小商家,23日中午,邵某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自己起訴這些商家是因為這些商家售賣過期食品?!拔液竺娉吩V是因為商家主動找我進行和解,給予自己一定數額的經濟賠償?!?/p>
面對網友的質疑,邵某表示,自己起訴這些商家的行為,既不違法,也不違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