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通訊員孫克亮)4月22日,蔡甸區人大代表“三進活動”走進該區侏儒山街群力村,為“魚菜共生”項目建言獻策。
群力村位于武漢市最西端,與漢川、仙桃接壤。蔡甸區人大常委會侏儒山街道工委,組織19名區人大代表走進這里,實地了解該村不久前建起來的綠色產業鏈新項目。
在一座2300平方米的大棚中,區人大代表們看到,26個蔬菜生產槽整齊排布。槽中水流涌動,水流上覆蓋帶孔泡沫板,孔中栽植著生菜、番茄、櫻桃蘿卜、茴香、迷迭香、薄荷等20多個蔬菜和香料品種。在大棚一側,11個魚池一字排開,錦鯉、鱸魚在池中游弋。
項目負責人介紹,在這里,一個種植槽就是一個蔬菜生產線。菜種在“流水線”上,靠根系吸收水中養分。槽中水來自魚池,高密度養殖,池中會產生大量排泄物、餌料殘渣,在經過物理過濾、微生物分解后,轉變為植物可吸收的養分,然后再輸送到種植槽的蔬菜中。“蔬菜吸收水中養分凈化水質,經蔬菜吸收凈化后的水,又回流到養魚池。如此循環往復,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
“魚菜共生”項目如何走得更長遠?蔡甸區人大代表紛紛提出建議——“魚菜共生”項目,可以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相關部門要把政策落實好,把服務做到位,讓一村富帶動一片富;要鼓勵有才華、有抱負的能人返鄉,以資金、技術和新思維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各村灣要整合資源,抱團發展;該項目不僅可以成為綠色工廠,也能成為觀光園和科普課堂。
武漢市人大常委會駐村工作隊負責人介紹,除“魚菜共生”項目外,正協調林業部門解決果樹苗問題,用于改善村灣綠化;邀請專家來村考察養殖情況并提供魚苗,在農戶自愿的前提下成立養殖示范點,提高村灣養殖戶科學養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