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宜昌市伍家崗區江邊。站在一座造型優美的觀景平臺上,只見岸邊江水清可見底,兩名游泳者正在江中暢游。
觀景平臺廊橋下尚存的管道和閥門提醒人們,這里曾經是年吞吐量達130萬噸的王家河油庫碼頭的承接平臺。如今,它已經成為“長江大保護教育基地”和“江豚生態文化節點”。
這只是中國石化銷售湖北石油分公司(以下簡稱湖北石油)踐行長江大保護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該公司近年來投入36.8億元,關停了25座沿江油庫、油品收卸碼頭,搬遷、拆除了12座水上加油站,以踐行綠色發展,守護長江水清岸綠。
關停37座沿江庫站碼頭
上世紀中期,因長江水路的便利,湖北石油的油庫多選擇沿江而建。多年來,該公司承擔起湖北成品油市場60%的市場供應,這些油庫也成為助力湖北發展的“功臣”。
然而,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深入,這些油庫往往靠近長江珍稀魚種保護區、城市取水口,諸多弊端逐一顯露。
“踐行長江大保護,我們等不得、慢不得、更拖不得,必須舉全公司之力加快轉型?!焙笔忘h委書記于海平說。
說干就干。近年來,公司先后關停了荊州柳林洲、宜昌王家河等8座沿江油庫,關閉了17座沿江油品收卸碼頭,搬遷、拆除了12座水上加油站。
這些油庫、碼頭很多都有些年頭。荊州柳林洲油庫始建于1935年,2018年11月30日晚22時,油庫送走最后一輛油罐車,正式關停,此時它已經“83歲”。眼下成為江豚觀賞打卡地的宜昌王家河油庫,2021年關停時則是“63歲”。
走進宜昌王家河油庫,曾經車水馬龍的付油區早已沉寂?!坝蛶爝\行63年來,沒有發生一起安全環保事故。跟它說再見,職工們很不舍?!庇蛶熘魅魏f,然而,為保護長江生態,為中華鱘和江豚讓路,值得。
2021年4月8日,王家河油庫碼頭拆除,通向碼頭的“走廊”——承接平臺如何處理?
湖北石油宜昌分公司黨委書記肖安華向宜昌市政府建議:保留承接平臺及下面的管道、閥門等設施,改建成江豚觀測點和城市記憶標簽,讓人們觀賞江豚逐浪、中華鱘洄游的自然美景,既修復生態又教育后代。
這一建議得到采納。如今,這個油庫碼頭原址已成為“網紅”打卡點。
“政企聯手將油庫碼頭改為‘長江大保護基地’,是踐行長江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再現了天藍水清岸綠的優美生態環境。”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伍遇普說。
投資11億元建設現代化油庫
油庫關停了,但市場供應不能停。轉型期間,湖北石油為保供付出了巨大努力。
2018年荊州柳林洲油庫關停,2021年宜昌王家河油庫關停。湖北石油從臨近的荊門等地,調用大量油罐車跨地區運油保供,截至目前累計支出運輸成本近6000萬元。依靠公司上下努力,至今沒有一座加油站斷供。
老油庫關了,新油庫來了,即將投運的枝江油庫與王家河油庫相比可謂脫胎換骨。4月21日,記者走進油庫中控室,映入眼簾的是660寸監控墻。枝江油庫主任劉振介紹,新油庫實現了智能化管理,將原先繁瑣的人工操作大量轉化為智能一鍵操作。
這里還將安裝約500平方米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年發電量可達37萬度,油庫用電將有望自給自足,成為中國石化在鄂西南第一座智能、便捷、安全、環保的現代化油庫。
新油庫塊頭比王家河老油庫小,但效率卻高得多,這里的油品碼頭年通過能力達121萬噸。在油庫碼頭,記者看到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長燃三大油庫的接卸泊位依次排開,3家的輸油管道埋在一起,沿著6.1千米的公共管廊一直延伸到庫區,再各自入庫。
原來,三家企業在新建碼頭前,宜昌市就確定了“選址、規劃和搬遷三統一”的思路,讓三家企業共用一個專用碼頭,油庫至碼頭管線、管廊及消防管線、碼頭供電及生活供水管線等共建共享。僅此一項,節省投資近9000萬元。
“公司為油庫建設投入11.2億元,用于新建、遷建、改造襄陽余家湖油庫、十堰白浪油庫、荊州油庫、宜昌枝江油庫,這4座油庫相繼投用后,既可提升保供能力,也促進了企業高質量發展?!?湖北石油油庫建設項目中心副經理井亞均說,這些新油庫將成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支撐。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熊海 龔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