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治療室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傷口護理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廖仕祺 通訊員 簡杰
七旬爹爹砍竹子時不慎劃破了手,堅持打消炎針和吃藥,傷口卻一直不愈合。昨日記者了解到,爹爹來到綜合醫院就醫才知,傷口里藏著一根3厘米長的竹簽。
73歲的陳爹爹家住東西湖區某單位職工住宅區,因為住在一樓,窗外有一些竹子常會伸到窗戶內,陳爹爹總會用柴刀將竹子修整一番。本月初的一天,陳爹爹砍竹子時不小心劃破手背,出現一個很小的傷口,當時出血了。陳爹爹并未在意,隨意包扎了一下。當晚老伴看到后,堅持要他到職工醫院檢查,拍片子、打破傷風針,還換藥和打了幾天消炎針。但半個月過去了,傷口一直沒愈合,反而紅腫起來。
4月22日,陳爹爹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就醫,在綜合治療室內,護士長、副主任護師滕莉細心檢查陳爹爹的傷口,發現雖只有綠豆大小,但出現感染,愈合不好,里面有少量膿性分泌物。她立即對傷口進行了護理,得知老人沒有糖尿病后,作為國際傷口造口治療師的滕莉心生疑惑,認為患者傷口這么難愈合,肯定有別的原因。滕莉通過專業鉗具深入探查,果真發現傷口內有硬質物,且能輕微挪動,她趕緊聯系了骨外科主治醫師王希鵬一起查看。
王希鵬查體發現,硬物從體外觸感并不明顯,老人又并無異物感,所以很難被發覺。但該處手骨均正常,排除了硬物是碎骨的可能,應是體外異物。王希鵬醫生與滕莉護士長充分評估后,用彎鉗通過小傷口深入進去,小心將異物取了出來,原來是一個3厘米長、綠豆粗細的竹簽。
“之前明明拍了片子,怎么就沒發現呢?”陳爹爹的老伴非常不解。“竹簽跟手骨貼合很緊,走向也一致,拍出來可能會存在重合,有些低分辨率的設備不一定能拍出竹簽的顯影,沒有被及時發現也是有可能的。”王希鵬醫生說。經過后續傷口護理和治療,陳爹爹情況很快好轉,傷口已結痂,不日將痊愈。
滕莉副主任護師表示,小小的傷口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延誤治療也會引起嚴重后果。她提醒,正常的傷口在預防感染做到位的情況下,一般會慢慢結痂愈合,當出現久不愈合的情況,患者就要盡早到正規醫療機構尋求專家指導,避免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