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包東喜 通訊員 程柏松 李偉
“近70萬次特殊作業(動火、受限、高處等作業)全程錄像,相當于長了近70萬只有記憶的眼睛。”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獲悉,全省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700余家,購買防爆錄像機3630臺,3年來,累計開展特殊作業685842次,有效進行錄像備查463118次。
“崗前風險預知、設備健康檔案、非常規作業清單、特殊作業錄像備查、隱患溯源整改,這5種工作措施都是來自事故血的教訓、來自日常安全檢查的問題。”湖北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委員、總工程師徐克介紹說,“‘12345’安全管理辦法的‘5’,彼此關聯,相互促進。”
添一只“眼”
特殊作業全程可追溯
“麻煩”中增添平安。3月16日,記者在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湖北泰盛化工公司看到這樣一張作業單:2月14日8時38分到16時38分,該公司酯化二車間開展一級動火作業,當班班長黃教鋒從申請作業到最后完工簽字10次,其他相關人員簽名簽字更是密密麻麻。這次動火作業,電腦回放顯示全程錄像8小時。黃教鋒說,特殊作業簽字程序雖繁瑣,但像他這樣樂于簽字的員工卻在不斷增加。
“我們公司建立了413項常規作業和115項非常規作業清單,若非常規作業過程中涉及特殊作業的,嚴格按照特殊作業九步工作法實施,同時開展特殊作業全過程錄像。”泰盛公司總經理曹杰介紹,公司投資投資22.8萬元,購買141臺執法記錄儀,建立30T的視頻存儲空間,專門用于特殊作業的視頻存儲。另外,公司16處重大危險源均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并實時傳送至《湖北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
“我經常要參加高處作業,第一次全程錄像時,本來以為不系安全繩沒影響,爬到中途想到今天有攝像頭對著,趕緊折返下來,重新按照操作規程操作。公司把我當做安全模范員工,調到管理崗位,月增加收入700多元。”應城市新都化工公司員工程少峰講述尊重安全規范帶來的好處。
“特殊作業錄像就是針對化工行業八大特殊作業,讓相應操作規程在有記憶的‘眼睛’盯防下落到實處。”省應急廳危化監督處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舉措來自總工程師徐克在潛江某化工企業高事故后產生的“靈感”。如今,這只“眼睛”不僅在各化工企業推開,還在部分市縣其他行業企業也要求“照方治病”。
隱患溯源整改
讓同樣的“病”下次體檢不再犯
“隱患溯源整改,就是把企業反復出現的同類隱患背后原因找出來,在下次體檢時不犯同樣錯誤。”省應急廳最新調度數據,全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324 家,政府部門檢查后開展溯源整改2542次,企業自查隱患后開展溯源整改7000次。
2018年,湖北某合成氨生產企業發生一起煤氣總管彎頭破裂導致煤氣泄漏一般事故,事故調查發現,該事故中煤氣管道彎頭原設計壁厚12厘米,事發時管道壁厚減薄至一張A4紙的厚度。據該公司副總經理、安全總監萬堤生說,原來公司對壓力容器設備管理不到位,規章制度執行不嚴,安全風險研判不全面。事故后,我們結合省廳“12345”,對事故管道全部進行了更換。
該公司根據設備健康檔案管理要求,完善特種設備管理制度,從采購、安裝、使用、檢測、改造、報廢等各環節進行規范,301人取得特種設備操作證;同時,每年花費300多萬元請第三方機構對壓力容器管道進行檢測,對設備的全生命周期進行跟蹤,每年投入約1.2億元對設備裝置進行維護維修保養,對不符合要求的進行更新,3年來已更換壓力容器99臺。
湖北新藍天新材料公司董事長馮瓊華介紹,去年實施隱患溯源整改后,每月隱患條數從此前700條降到300條左右,還完成12條生產線工藝儀表系統,所有生產車間、倉庫、儲罐區的防爆電氣系統,消防安全及可燃有毒報警器等5類問題的系統性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