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次摘得中國建筑工程最高質量獎魯班獎,百余次榮獲國家優質工程、詹天佑大獎等國家級獎項,先后完成黃鶴樓、琴臺大劇院、市民之家、辛亥革命博物館等一批地標性建筑……在武漢建筑行業,武漢建工以高品質成為排頭兵。
這樣的成績,歸功于企業的創新“基因”——手握27項發明專利、300余項新型專利、12項軟件著作權,在全國同類建筑企業中穩居第一方陣。
重質量、重轉化,這是武漢建工知識產權創新的特點?!拔覀兊拿恳豁棸l明專利,都是結合工程建設進行并最終得到成功應用?!?月11日,武漢建工科技研發部經理陸通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介紹。
去年,武漢建工一種鋼鋁組合的單元式幕墻,獲得中施企協工程建設行業高價值專利大賽一等獎。它破解了傳統鋁型材作為承載框架,致使幕墻單位面積用鋁量大,節點復雜、生產工藝繁瑣、成本偏高的問題,不僅造價低,焊接簡便,還具有良好的承載性。如今,該專利已在武漢建工科技中心項目中成功應用,節約施工費用812余萬元,縮短工期65天。
湖北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是2019年軍運會比賽場館之一,也是華中地區唯一“主副場館自由切換”的綜合性體育館。為高品質完成項目建設,陸通帶領團隊持續攻關,先后研發出6項關鍵技術,并從中提煉出1項省級工法,獲得4項發明專利。“借助這些專利,不僅節約施工成本530萬元,工程還榮獲第一批國家優質工程獎?!?/p>
目前,武漢建工正開展“混凝土再強化”技術攻關,并已申請2項發明專利。這是一種全新技術,通過導入二氧化碳等試劑,增強建筑垃圾的抗壓強度。“不僅有利于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還能大量使用二氧化碳,助力‘雙碳’戰略?!表椖垦邪l負責人王帥介紹。
從靠手藝到靠創新,高價值知識產權成為武漢建工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陸通表示,在武漢經開區的支持下,武漢建工已出臺專利管理辦法、科研課題管理辦法、科技獎勵專項辦法?!拔磥恚€將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運營體系,通過知識產權、課題研發,推動各類科研平臺建設,助力企業轉型升級?!?/p>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謝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