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劉陽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熱點熱議
為有效防范和解決網絡暴力問題,切實保障廣大網民合法權益,近日,中央網信辦就加強網絡暴力治理進行專門部署,要求網站平臺認真抓好集中整治,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確保治理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據4月25日人民網)
聲音
《人民日報》:法治社會絕不允許網絡暴力。網暴他人與在現實中一樣,都有可能構成侮辱、誹謗、尋釁滋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犯罪。除了刑事責任,網絡暴力還可能涉及名譽權、隱私權等民事侵權責任。凡是躲在屏幕背后的網暴者,必將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天下苦網絡暴力久矣!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致“社死”,尋親少年劉學州不堪網暴自尋短見,反詐民警老陳因網絡暴力無奈辭職……一個個案例,控訴著網絡暴力的“殺人不見血”。
近年來,互聯網的高度普及,讓網絡暴力愈演愈烈,然而,網暴行為卻長期因為“法不責眾”的錯誤觀念,和舉證維權艱難的客觀困境,施暴者得不到應有的法律制裁,很多參與者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錯事,更有甚者,不少人將“網暴”視為制造影響力的最佳方式,完全認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是殘忍的,是有害的。
正因為網絡暴力對當事人和社會的損害之嚴重,與施暴人的違法成本之低,長期嚴重不成正比,大家才一次又一次地呼吁和探討,要如何才能真正地防治網絡暴力,讓每個人的網絡行為都能在法治軌道下運行。也正因為這樣的探索和期盼從未停止過,大家才會對此次專項行動積極支持,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從國家層面發力,斬斷“網絡暴力”之根。
此次“清朗·網絡暴力專項治理行動”所發布的措施,“全鏈條治理”彰顯了決心和力度。眾所周知,網絡暴力泛濫成災,動輒山呼海嘯,與平臺明里暗里的縱容不無關系。所以,此次專項行動聚焦于網絡暴力易發多發、社會影響力大的18家網站平臺,夯實平臺責任,讓預防和掃清網絡暴力成為平臺必須要做,不做不行的頭等大事。
同時,為了避免平臺使出推諉敷衍的“拖”字訣,切實提升網絡暴力的應對效率,在監測識別、實時保護、干預處置、溯源追責、宣傳曝光等多個方面,都有具體的規定和要求。尤其是加大對違法違規賬號、機構和網站平臺處置處罰力度這一點,對于躲在網絡賬號背后用鍵盤“殺人”的施暴者,會有極大的震懾力。一邊對違法違規者追究到底嚴懲不貸,一邊對典型案例及時公布強化警示,讓無知無畏者警醒,讓為非作歹者害怕,不再被動地等著網暴狂潮來臨時再抵抗,而是主動奮力出擊去阻擋,去遏制,這樣即便無法消弭所有網絡暴力,也一定會產生一股強大的正向力量,去消除網絡陰霾,還網絡家園一片朗朗晴空。
長久來看,在完善網暴識別機制和優化網暴預警及保護機制的過程中,也能為法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積累經驗,從而增強法律保障的力量,加大對網暴事件中施暴者的懲治力度,引導所有人理性友善發言,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團結可以團結的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抨擊和抵制網絡暴力,實現網絡生態的長效精準治理,守護所有網民心靈的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