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暢 通訊員 胡慶華 王俊濤
4月25日早上,咸寧市稅務局干部肖建軍提前趕到市民之家稅務窗口,為某企業退休職工批量辦理社保業務。
肖建軍過去在咸寧第一稅務分局綜合科上班,負責社保費業務。群眾辦社保,需要人社局、辦稅大廳、分局來回跑腿,多頭遞送材料。咸寧稅務機關打造“業務集成融平臺”后,他直接下沉到辦稅窗口,經手的社保事項全部前移到大廳,一窗辦齊。
內部融合:一網通辦大提速
“減稅費、減審批、減資料、減跑動次數”,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
從合作、合并到合成,咸寧市稅務局適應稅收智慧征管變革新形勢,以“業務集成融平臺”為載體,對稅費征管業務大刀闊斧流程再造,一體化融合升級。
以智慧化、網絡化、便利化為方向,把解決市場主體的堵點、痛點、難點,作為深化稅收服務改革的發力點,將“問題清單”轉變為“滿意清單”,一場業務革命正火熱進行。
老同志和生力軍競賽,各科室相互配合,數萬份納稅繳費人信息迅速完成比對。過去多處跑腿的業務經過合并同類項,全部放到窗口辦理,立辦立結。財產和行為稅合并申報,一張表可填報多個稅種。
“貴公司申領的發票快遞,請簽收。”4月26日,快遞小哥走進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公司財務總監侯德興的辦公室。“網上申領、免費郵寄、即日送達”。
從物理融合到化學反應。多年與稅務部門打交道的侯德興坦言,納稅申報、開發票、繳社保費等涉稅繳費事項足不出戶就能辦好,過去加班加點整理的納稅申報材料現在一鍵搞定,“業務集成融平臺”讓辦稅像網購一樣方便。
外部融合:一事聯辦暖心窩
“好暖心,多頭串聯變成一事并聯。”4月下旬,在溫泉區購房的吳歡女士在窗口只用了幾分鐘,便完成原來涉及多個部門分頭辦理的不動產登記、房查、繳費、納稅、領證等全流程業務,真正做到了“交房即拿證”。
不動產登記網上“一事聯辦”平臺建設,是“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的成功典范,也是稅務“業務集成融平臺”的外向拓展。
橫向打通公安、市場監管、住建、民政等12個部門相關審批事項,與市電子政務外網對接。實現房產基礎信息實時共用、涉稅信息實時共享、完稅信息實時推送;縱向升級擴容市政務數據共享系統,已對接轄區4縣2區1市的稅務、房管和不動產系統接口,實現了市縣兩級全覆蓋。
“我要開書店、我要開物流公司、我要開藥店……”咸寧市稅務局參與全市“一事聯辦”整合,已探索推出“一事聯辦”應用場景78個,居民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就能三證合一拿到過去要跑幾個部門辦理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
信用融合:銀稅通換來信貸13.65億元
“受疫情影響,流動資金短缺,一些國外的訂單面臨延期,可能面臨巨額賠償。”神農防腐保溫工程公司財務劉泰成至今有些后怕。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赤壁市稅務干部陳垚當即向劉泰成介紹了“納稅信用貸”,并當起了貸款“輔導員”,從確定納稅信用等級到準備貸款申請資料,沒幾天便幫助該公司拿到了1000萬元納稅信用貸款。
打通銀稅信用大數據平臺壁壘后,企業無須抵押,憑借良好的納稅信用就能獲得貸款。這也是“業務集成融平臺”開發的新模塊。
咸寧稅務充分發揮納稅信用真實可信、分級可比的優勢,制作清單,主動將企業納稅信用信息推送至12家合作銀行,將全市近九成企業納入“銀稅互動”范圍。僅去年就有1400多家市場主體成功辦理納稅信用貸款13.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