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武漢宜家薈聚商場室外停車場,各品牌新能源汽車設置充電樁供車主使用。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倪娜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實習生 戈垿
新能源汽車快速駛入市民家庭,車主使用感受如何?備受關注的“里程焦慮”是否緩解?還有哪些不便?
帶著疑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進行了探訪。
很方便能找到充電設施
市民權量(化名),是一名高校教師,也是武漢最早一批新能源電動車車主。
2015年,他購買了第一輛新能源汽車——奇瑞EQ。當時,武漢市內充電站數量很少,省內高速沿線更是鮮見充電站。2015年春節時,一家人駕駛奇瑞EQ回老家半路拋錨,不得不請拖車將車拖回老家。
“如今,情況要好很多。”權量說,他家住關山大道附近,3公里范圍內已能很方便找到免服務費、停車費的充電站。后來,他又買了第二輛新能源車——威馬。
不過,權量也坦言,新能源車經濟性高,但便利性仍有一定差距:一是充電時間較長,快充約半小時,慢充要接近兩小時。“對于新能源車車主而言,最好家中有固定車位以安裝充電樁,但不少小區物業因怕擔責等原因,拒絕業主在自購車位上安裝充電樁,給車主帶來了不便。”
前不久,家中本有一輛燃油車的李龍(化名),也購入一輛純電汽車,他選擇了本地品牌嵐圖。
“也是因為看到了新能源車配套設施日益完善。”李龍說,現在商場、服務區到處都是充電樁,川藏線一路也不乏充電設施,開電動車長途出行不用擔心。“用車兩周,一點里程焦慮都沒有。”
加速布局打通充換電網絡
充電時間長,成為當下新能源車的主要痛點之一。為打通充換電網絡,主要新能源車企加大了超級充電站、換電站等設施建設力度。
在軟件上“預訂”一塊電池,把車開到指定的換電站,在一系列全自動化操作后,電動汽車就能“滿電復活”,全程僅需3分鐘左右。4月25日,記者在漢街附近的蔚來換電站里,目睹了這一場景。
據了解,蔚來在湖北已建有換電站35座、超充站26座、目的地充電站9座。蔚來武漢城市公司總經理耿彥珩介紹,武漢市區已建成15座蔚來換電站,后續還將在熱門需求片區持續建設。
截至2022年4月19日,武漢小鵬汽車自營超充站上線27座。特斯拉則有超級充電、目的地充電、家庭充電等多種方式可選。目前,特斯拉已在武漢建設開放18座超級充電站、全省超級充電站達34座。
車企還紛紛加快在高速沿線布局。目前,小鵬、蔚來、特斯拉等車企的超充站和換電站已基本覆蓋所有地級行政區,并貫穿京滬、京港澳高速沿線,基本打通城際出行高速充換電網絡。
將建成充換電站1500個、充電樁20.5萬個
2021年10月,工信部印發的《關于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武漢等8座城市一同入選綜合應用類換電模式試點城市。
除國家政策外,武漢也不斷出臺政策扶持。2021年9月份,武漢市發改委發布《武漢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對充換電基礎設施在簡化審批手續、用地保障、獎補政策、電價政策、鼓勵創新等方面提出支持。
2018年8月,武漢市還成立停車場及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指揮部,全面推進城市停車場及充電樁建設工作。
該指揮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武漢累計建成充電樁13.5萬個,集中式充電站1039座,較2019年中旬均實現翻倍。截至2021年12月底,武漢市車樁比已達1∶1.2,新能源電動車使用日趨便利。
《武漢市開展高標準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成集中式充換電站1500個、充電樁20.5萬個,滿足中心城區基本停車泊位和充電設施剛需。